本报讯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全面实施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科技助渔等举措,推动特色水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今年1~10月,该区水产品总产量达6200余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9亿余元。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朝阳镇的市中区好生长家庭农场,刚好有客户上门收购100公斤白乌鱼,农场负责人钟喻在忙着捞鱼、称重、装车。
“我在城里开餐馆,之前有朋友推荐白乌鱼,说营养价值高还好吃,于是便来采购一批。我们还针对白乌鱼做了专门的菜肴,客人反馈很不错,现在每天能卖200多斤。”前来收购的张师傅说。
据了解,钟喻是“90后”小伙,曾在外务工,2009年回乡创业,深耕白乌鱼产业10余年。从养殖“小白”到养殖能手,他不仅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目前,他养殖的白乌鱼年销量达5万余公斤,主要销往湖北、重庆、云南、贵州等地。
“目前,我们农场规模有30余亩,产值300万余元。现在白乌鱼的发展非常好,未来我还会把白乌鱼产业发展得更好。”展望未来,钟喻充满信心。
近年来,市中区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潜能,深化结构调整,以特色水产、稻渔综合种养、果渔循环等为主导产业,结合“一带双核四基地”布局,发展白乌鱼、江团等养殖品种,创建名特优产品2个,全力打造产业鲜明、装备先进、产业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门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