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6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青春奋斗 筑梦科学
成都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颁发科协主席奖

本报讯 41日,由成都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共青团成都市委共同主办的成都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晚会在成都东郊记忆举行。晚会颁发了包括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科协主席奖2项综合奖和4项专项奖在内的55项个人或团体奖。全市23个区(市)县获奖学生、教师以及参赛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约600人参加晚会。

此届大赛自20203月开始筹备以来,历时12个月,经过学校推选、区县赛事选拔申报等环节,共收到3554件参赛作品。大赛评委会评选出396项(件)作品参加终评现场答辩,120幅优秀科幻画和10件科学影像作品在现场进行公开展示,其中50名科幻画作者参加现场公开技能测试。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55项个人或团体奖。

竞赛中,来自全市的青少年有效利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通过数学建模的角度设计最优的安全疏散方案,巧妙利用机械设备解决狭小空间车辆掉头的问题,自动断电安全插座、盲人辅助装置等设备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便利、安全、实用的解决办法。

来自成都天府新区实验中学的韩俊超获得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他的创新作品是一款湖泊水面漂浮垃圾收集器。“我发现现在很多湖泊等水面上的漂浮垃圾普遍采用人工乘船打捞的形式进行清理,这样浪费人力也不太安全,所以我设计了这款水面漂浮垃圾收集器。”韩俊超一边说一边介绍着他的作品:“采用一个桶型物,使桶面低于水面,这样能够使得水往桶中流去,垃圾也能随之进入桶中达到收集垃圾的作用,最后再使用水泵将桶内的水从底部排出去,以达到桶中水量始终很少,能够保持收集桶一直浮在水上。”韩俊超告诉记者,他还在原有版本上升级了2.0版本,优化了电池仓的位置,增加了三个额外提供浮力装置,并在外壳底部合理增加配重,进一步提升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同时在内壳中加入小石块,以达到增加重量和改善水质的双重功效。

大赛评委会常务副主任姚进介绍,大赛参赛项目选题广泛,构思巧妙、新颖实用,创新和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体现了成都市中小学生和科技辅导员现阶段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丰硕成果。

颁奖环节结束后,现场启动了成都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据悉,从今年开始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小小科学家培育工程”,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比赛,发现并培养一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为成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奠定重要的人才根基。(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