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4 期 / 第8版:致富经
种养循环效益高 留守老人日子甜

“再喂些时间我这6头肉牛就可以出栏了。”近日,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付庙村4组一处农家的牛舍旁, 7旬老人邹伦清边投喂青饲料边算起养牛账,“养一头肉牛能赚7000元,6头肉牛纯利就是4.2万元,另外加上用牛粪种的4亩水果,全年少说也有7.2万元的赚头。别看我们老两口留守在家,但日子过的比蜜还甜。”

今年72岁的邹伦清有着20多年的养牛经验,他向记者介绍, 1998年前后农村土地下户,那时庄稼大多还是靠养牛耕种,每当农忙季节,用牛就变得紧张,农户争相租用耕牛。于是,邹伦清自己养起了一头耕牛。他说,一来自己耕种方便,二来还能牵着耕牛帮别人犁田耙地,通过季节性田间打工挣些现钱。后来,随着农村机械耕化程度和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耕田耙田已不再使用耕牛,农村单家独户饲养耕牛的情况就很少见了。但随着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变化,市场上的牛肉食品“身价”却不断上涨,让邹伦清从中看到了肉牛养殖的市场“钱”景。

于是,当别人开始淘汰处理耕牛时,他却不惜倾尽所有“家底”,先后从外地市场购回了水牛、莫阿牛、西门达耳牛等不同品种的仔牛,同时将自家闲置的空房改建成标准的牛舍,养殖存栏量常年保持在39头左右。

圈养肉牛,科学管理是关键。邹伦清凭着自己在多年养牛积累的经验,根据牛儿生长和壮膘的营养需要,每天与老伴起早睡晚,不是清理扫除圈舍粪污,就是到野外去割运青草,或拣拾别人弃用的水稻、玉米等秸秆饲料,再搭配购回的部分酒糟、米糠、麦麸、玉米粉、绿豆粉等,配置成营养饲料。“这样喂养出的肉牛比过去单纯用稻草、秸秆混和青草养出的牛更有‘肉气’,长得又快又结实,头头膘肥体壮。”邹伦清算起收益账来满心欢喜,“一头仔牛喂养一年左右即可出栏,养殖成本与获利收入算下来基本是稳赚。2018年是出栏最多的一年,我9头肉牛还没牵出门就被牛贩买走,一共卖了12万元,除去饲料成本,净赚6万多元。虽然2019年只出栏了2头牛,但都被我养的膘肥体大,每头肉牛净赚7000多元。今年存栏的6头肉牛再养壮些,也能卖到好价。”

养牛赚钱,牛粪种果,还让邹伦清走上生态循环经济之路。“我家房前屋后现在种的4.2亩春见、沃柑等优质水果,施用的全是发酵处理后的牛粪尿有机肥料。种出的水果品优质好,既大幅降低了肥料投资成本,还提高了水果效益,今年光卖果收入一项就净赚3万多元。现在养牛、种果互动循环,实现双赢。”

如今,富起来的邹伦清老两口,不仅拆除了破旧砖房,在原地基上建了新居,还用自己积蓄投入,把家门院坝的水泥路连通到附近的村道路,还将果树林周围的田坎也全修成了水泥生产道。他说:“这样,我俩下雨不用再走稀泥路,管理和采收水果也方便多啦!”此外,邹伦清还买了一辆小型运货车,家里电器和用具也配置齐全。老两口虽然留守在家,但劳作中精神充实,日子也越过越甜蜜。“这两老能干,又很和睦。”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艳慕地说。(陶广汉 徐伟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