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7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20本日志、50余项创新、54座变电站
电工王先洪用科技让电力运维更安全高效

“肯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王先洪

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检修班(集控系统运维班)技术员王先洪,扎根一线20年,获得了四川省“优秀技能人才”、国网四川电力“先进工作者”“南电尖兵”等称号。

24岁初入职场的青涩学徒,到44岁守护54座变电站的技术领航人,他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牵头王先洪劳模创新工作室产出50余项创新成果,用专注与坚守诠释了川电工匠的内涵。

廿年深耕

淬硬本领护银线

2005年,王先洪带着对电力事业的一腔热忱,入职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检修岗。此后,从跟着师傅爬设备、查图纸的“愣头青”,到统筹54座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专职医生”,他的成长轨迹里处处都是“专一事,精一业”的注脚。

2015年的某一天,某变电站线路跳闸,连续排查数小时未果,现场气氛焦灼。王先洪从二次回路追到一次设备,最终将疑点锁定在母线支柱绝缘子上。“卸下绝缘子,做高压试验!”他的判断让一次人员半信半疑,却在半小时后被试验结果证实——绝缘子绝缘不合格。

2019年高考前夜,南充市顺庆区某变电站开关柜突发严重故障。接到通知时,他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在吃饭,听到消息立即撂下手中的碗筷带着团队赶到现场。查勘、讨论、接线、调试……送电成功后,所有人准备撤离,只有王先洪一人走在最后。打着手电筒沿着设备区走了三圈——他在听电流互感器的声音是否正常。“电流声平稳,没问题。”多次确认后,他才放心离开。

王先洪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20本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设备型号、故障现象、处理流程等,甚至还有手绘的原理图。“遇到技术难题,拨通王队长的电话,心里就有了底。”同事如是道。

创新突围

匠心灼灼淬锋芒

“一线工作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创新什么。”作为王先洪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他始终把创新的根须深扎于生产现场。

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解决技术难题,王先洪带领团队开展创新工作,累计产出“一种提高避雷器现场测试精度的金具设计与研究”“变压器取样接口的实用性研究与改造”“一体式多开关跳闸逻辑测试仪的研制”“新型夹爪式电动梅花触头拆装工具的研制”“变电站智能除湿系统的研制”等50余项创新成果,24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更让王先洪骄傲的是,团队里走出了2名“南充市十大创新英才”,3人拿到中国质量协会QC推进者资格。

20年里,他错过了无数次家庭聚会,却从未错过一次设备抢修。当被问及“首席技师”的秘诀时,他指着桌上的工作日志:“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

在倒映嘉陵江的夜色里,54座变电站的指示灯依然闪烁。王先洪又一次接到了缺陷处理电话,穿好工装、拎起工具箱,他的身影很快融入夜色中。(国网南充供电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