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4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激活“法治细胞” 夯实治理根基
飞龙镇多举措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本报讯 近年来,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以推广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以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依法治村、法治强村,通过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和模式。

规范化建设

念好治理“三治经”

走进飞龙镇,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村道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大多数家庭房前屋后都栽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悉,这得益于该镇坚持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破解发展难题,走出的一条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之路。

“自治”方面,飞龙镇持续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恳谈会等村民议事制度,为群众搭建“谈话说事”的平台和桥梁,真正让村民自治“实”起来、“活”起来;在“法治”方面,飞龙镇建立村级“和为贵”调解室,整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力量加入法律服务“小站点”,定期到村庄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德治”方面,飞龙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德治文化广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

立体化普法

提升法治“软实力”

与此同时,飞龙镇始终以法治乡村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平安建设,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法治文化进村入户。

近年来,飞龙镇立足“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集法治文化熏陶、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法治文化传播阵地,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体系,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努力学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全面开展法治宣传,为各村聘请法律顾问1名,指定法治指导员17人,组建法治宣传队和法律志愿者队伍68支,开展法律进学校、进村社等活动,培养院落法律明白人100余人;坚持以“法治”为基准、“普及”为途径、“提升”为目标,在辖区内通过张贴法治标语、悬挂法治横幅等形式,加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打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法治乡镇。

多元化调解

搭建爱民“连心桥”

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飞龙镇以“人民调解+”为抓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领域化解矛盾纠纷行动力度,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据介绍,飞龙镇聚焦制度建设,建立“1+3+N”四调联动机制,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同村警务室、飞龙法庭、村法律顾问和纠纷涉及的其他村民,组团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处,打造矛盾纠纷调解“硬核力量”;同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把各方力量建设统筹起来,打造“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法律顾问+专职网格员”“金牌调解+群众调解”等调解联合体,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此外,该镇还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重心前移到群众家门口,筑牢基层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实现知民情、解民事、化民怨、暖民心。

2021年,该镇村两级调解中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43件,调处642件,调处率达99.8%,治安环境和谐稳定。(余钢 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