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茜
强烈地震造成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1976年唐山7.8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威胁,航天科技进步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震电磁卫星等系列卫星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系统。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卫星遥感调查活动断层、雷达卫星进行地壳变形监测、卫星热红外地震预报探索、高分辨率卫星对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评估。
地震活断层的调查非常重要,可为房屋建设及重大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为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做出评估。卫星遥感影像不仅可以从宏观上展现活动断层的分布形态、几何结构,更能从微观上捕捉断层构造变形的微量信息,这为地震地质学者研究地震断层几何学、运动机理学提供了重要手段。
雷达卫星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可接受地壳表面的回波图像,以同一地区数日或数年间测量的厘米级雷达图像来获取干涉图像,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形数字高程数据及地表形变图。这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可用于地震前的微弱地表变形观测及地震前后地表沉降和滑坡监测等。
地震预报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业务,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对推进这个难题的研究是有积极作用的。目前,人们发现在许多大地震前,气温会高于往年同期,这可能是大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伴随的地球表面热异常现象引起的。学者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岩石在受到挤压作用时,会释放热量。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经过挤压作用,释放出的大量热量传导到地球表面,就能被红外遥感卫星探测到。基于此原理,研究卫星遥感热红外技术对地震预测预报是一件益事。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如何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减轻人员伤亡?高分辨率卫星又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直观的评估震后极重灾区分布、道路桥梁通行能力、建筑物损坏情况,为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指引方向。利用遥感数据可划定地震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地区、可监测堰塞湖的形成与发震过程,进而为科学预警和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作者系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