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手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手术前,一般会对患者进行肿瘤范围评估以及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等。通常主要是看患者的肿瘤是否侵犯了重要器官和结构或能够耐受手术等。除了常规检查外,部分患者需要做鼻腔鼻窦的影像学、内镜、颈部、腹部超声、CT检查。
此外,有一些患者还需要做骨扫描、全身PET~CT检查等;心脏不佳的患者,需完善心脏超声等检查;肺功能差或怀疑胸部转移的患者,需做肺功能、胸部CT检查。
鼻腔鼻窦肿瘤手术应选择微创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对于良性的鼻腔鼻窦肿瘤,如果在情况允许(包括病变部位及范围、技术条件和患者情况等)、风险不高的情况下,可选择微创方法,如鼻内镜手术。对于早期的恶性鼻腔鼻窦肿瘤,做到彻底切除可选择微创手术;对于病情处于晚期,切除肿瘤后需进行手术修复,可选择开放性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相同,具体手术方案需要与医生充分交流后才能确定。
鼻腔鼻窦肿瘤手术风险大吗?
早期肿瘤范围不太广泛时,手术风险一般,但当鼻腔鼻窦肿瘤与毗邻的眼眶、大动脉以及脑部等结构贴近或上述结构受侵犯时,要完整切除肿瘤会有较大的风险,所以术前一定要与医生进行良好沟通,并有合理的心理预期。
手术后鼻子通气、嗅觉等是否会有影响?
鼻腔鼻窦肿瘤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鼻子通气及嗅觉的改变。一般来说,阻塞鼻腔的肿瘤被切除后,鼻腔会变得通气,但有时候因为肿瘤周围鼻腔和鼻窦很多结构被切除又可能导致通气过度,出现结痂、鼻腔干燥甚至头痛等症状,随着组织增生代偿又会有所好转;嗅觉多数情况下因为鼻腔水肿、结痂或填塞物阻塞会有下降,随着这些因素去除,嗅觉会有好转,但对于切除了嗅觉区域的黏膜组织的患者,嗅觉有可能永久下降或丧失。
鼻腔鼻窦肿瘤一般多久随访?
对于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除了前期内镜清理时期与鼻窦炎患者的随访频率类似外(开始1~2周随访一次,后放宽到2~4周随访一次,再后逐渐延长),之后每6个月需要随访一次并进行影像学评估,一般需要持续随访3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除了内镜随访外,在术后1年内,每3~4个月就需要做影像学评估,1年后则每6个月左右评估一次,并长期随访。
注意: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当术后出现持续性鼻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牙龈及硬腭隆起、面部变形等症状时,应警惕肿瘤复发风险,需尽早到门诊诊治。
(四川省肿瘤医院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