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让汽车驶上“智慧的路”


成宜高速智慧杆示意图。

当你驾车时因暴雨造成视线模糊,车辆却能清晰感知前方障碍物;当你的车辆突发故障,路边的摄像头一眼就能发现并帮你求助……这些场景的实现,多亏一项颠覆性技术——车路协同。

近日,四川车路协同技术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的验收。据悉,该试点是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于202010月获批,由交通运输厅统筹、蜀道集团牵头实施。近5年探索,四川试出了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率先探路

分层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

时间回到6年前,四川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始拥抱智慧化。成都绕城高速于2019年上线智慧眼管理平台,通过视频监控识别交通事故和拥堵等异常事件,这一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四川在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业务数据化、人才储备方面也有一定积累。

2019年底,四川入选交通强国第二批试点省份,次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开展多项任务试点,车路协同技术发展是其中之一。根据试点方案,车路协同技术发展主要包括开展车路协同测试、特殊场景车路协同应用、智慧高速建设等。

出发!在都汶高速公路龙池段车路协同封闭试验场,随着一声指令,一辆自动驾驶车自动起步、拐弯、减速、调头……该试验场共有2.6千米测试路段,是试点中建成的西南地区首个5G智能网联及L4级自动驾驶高速封闭测试场。

先找业务场景,再建试验场,最终推广到整条高速公路,层层递进,不断深化。蜀道集团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试点任务拆解为3个方面,试验场建成后逐步验证技术可行性,先是依托成都绕城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及成宜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开展特殊场景车路协同应用,再依托成都市绕城高速、成宜高速公路等推进智慧高速建设应用。

历经近5年攻坚,四川在技术、产品、标准等方面实现多重突破。成都绕城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及成宜高速公路打造了340千米示范线,实现事故秒级发现、分钟级处置;成都绕城高速智慧眼平台通过85千米全息感知覆盖,联动导航平台实现精准预警;成宜高速公路的数字孪生技术则为交通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交通运输部验收组认为,试点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通行效率,为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智慧赋能

解锁安全出行新体验

727日晚,一辆行驶在成宜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突然爆胎,撞击中间道路护栏后侧翻滑向应急车道。这一幕迅速被智慧杆上的摄像头捕捉到,经后台AI算法实时检测,监控人员在30秒内便收到平台报警信息。同时,系统一键设置工单,9分钟后路巡人员便到场处理、快速恢复交通。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处理时间最快也要1个小时。四川成宜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底通车的成宜高速公路,是四川设计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作为车路协同技术发展试点的重要点位,成宜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了世界领先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智慧高速公路

与其他高速隔离带不同,这条高速公路每隔800米就设立一根智慧杆,除了集合各种摄像机等传统视觉监控设备,还专门安装了毫米波雷达新型设备作为核心传感器,实现对道路24小时实时精准感知;同时,在指挥中心,联合高速交警、执法、高速公路公司等多方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数据显示,试点开展后,成宜高速交通事故数下降60%、交通事故处置效率提升30%、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30%

以车路协同试点为契机,我们不断实施智能提级,让车路协同发挥更大的效益。蜀道智慧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最繁忙的环城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上,进一步完善智慧系统,形成融合高速交警、执法、高速公路公司等五岗合一的管理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交通大模型,探索智慧扩容,实现应急车道高峰扩容缓堵、平峰保障应急,为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治理提供了低成本解决方案。据了解,通过前期试点及智慧化管理,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早高峰断面流量提升12%,平均车速提高10%,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25%,交通恢复时间从30分钟减至18分钟,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下一步,四川将进一步推广试点经验,通过网格化智慧单元的建设,提升四川高速公路智能化水平,保障平安出行。

压实路基

助汽车产业驶向高点

试点推行的5年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了5倍,我国也正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新生态。目前,川渝正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而成都作为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已聚集汽车制造业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生态完善的产业体系。

单车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进程。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彭忆强表示,国内要实现L3级及以上的智能驾驶,绕不开智慧的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对智慧的路的探索尤为可贵——试点攻克了高速公路大间距低成本雷视融合感知技术、适应线形特点的异构网络传输技术等15项关键技术。同时,四川还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编制。此外,2021年底,川渝两地智慧高速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明确了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总体技术要求、智慧化分级、路侧设施设置规范和车路协同系统数据交换4个方面内容,是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地方标准。

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每千米道路的路侧感知设备投资在150—200万元之间。在政策支持和应用场景的丰富下,路侧智能感知市场将进一步迎来发展风口期,预计今年路侧智能感知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400亿元。

通过设备集成,我们形成了一套车路协同标准化解决方案。蜀道智慧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试点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源,正成为四川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独特优势。通过对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辆运行、道路状况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挖掘,四川不仅优化了交通管理策略,还为智能驾驶算法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宝贵素材,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四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助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原载于《四川日报》202582807版 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