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 期 / 第1版:要闻
促成科创项目在企业落地生根
毛大付带队开展“保姆式”服务

毛大付参观中汽成配生产车间

本报讯 “这是一次企业家与科学家的联合!”3月9日,在禾嘉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成配”)座谈会上,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作为“科服保姆”,见证了自己服务的科创项目在该公司落地生根。

此次转化落地的科创项目是省科协原副主席曾祥炜研究员研究的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这一技术可排除危险化学品因控制电路和电磁阀等事故带来的极大危险,还能实现在控制动力源缺失、电磁波缺失、人工控制干预失败和遭遇人为破坏的自动紧急切断保护。在首届“科创会”上,该项目作为专场推介会的“高新技术”进行推介,吸引了广泛关注。此前,这一技术因多方原因,十几年来未得到转化,作为项目的“科服保姆”,毛大付在会前会后主动对接,为其宣传推介、匹配撮合、对接洽谈……最近,该项目成功在中汽成配落地转化。

关注科创项目的落地,也关注承接方的转化实力。

当天,毛大付带领省科协创新发展部、学会部、调宣部,省科青联、国投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全国高校博士联盟服务团相关负责人一行,到中汽成配对项目转化开展跟踪服务。毛大付一行参观了中汽成配生产车间、展厅,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关于公司发展历程、业务范围、生产设备及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对公司强化技术、科学布局、大力创新等工作给予肯定。考察中,毛大付了解到,作为项目承接方,中汽成配将该技术作为集团备战国家应急体系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加大对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专门成立了禾嘉集团高新技术研究院,由曾祥炜担任院长,自主开展项目的应用转化。下一步,该院将打造政府统领、多方投入、人才荟萃、资金保障的产业平台,力争3年内建成非能动流式控制技术的产业发展基地。

“几十年的科学研究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终于得到了转化运用,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毛大付对项目的落地转化感到高兴,“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现阶段的转化既是小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定会结出硕果。”

技术有了、转化平台有了,毛大付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提出建议。一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要有清晰的预判。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二是实打实地干事。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前期的技术储备已经很扎实,现在要从团队组建、经营管理、决策咨询等方面发力,实打实地推广技术,及早地、更快地、高质量地造福人民、造福国家。三是不遗余力地开展“保姆式”服务。省科协将持续服务中汽成配公司和技术团队,联合举办项目推进会,促进技术在全国推广。同时,他号召企业的技术员、工程师等科技人才,要传承科学家精神,努力成为卓越工程师、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杰出科学家、院士。

毛大付表示,新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将继续担任该项目的“科服保姆”,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全省科协系统干部都将发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沉下心来、俯下身子,叩石垦壤、躬身笃行,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单一策”“一人一策”“保姆式”服务,努力为经济发展贡献科协的一份力量。(本报记者 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