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2 期 / 第6版: 地方报道
激活创新引擎 助推产业逐“新”提“质”
眉山市全力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当下,科技已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眉山,这座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关键节点城市,正以创新为笔、科技为墨,书写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从新能源新材料的异军突起,到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科技种子在眉山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战略引领

工业经济“眉山速度”再度惊艳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该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其采用的硝酸法工艺通过“循环”的方式将硝酸反复利用,实现了生产的无污染、零排放。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钥匙’。”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扎根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0余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以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为主业,专注于复杂多元能源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酸碱循环、矿材一体化,未来还将不断集聚优势力量开展研究攻关,构建更加高效、绿色、循环的生产体系,为新质生产力贡献“含绿量”和“含新量”。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新增长点,一批企业就是一个新增长极。今年,眉山市积极开展制造强市“五比五拼”行动,重点聚焦进圈强链、有效投资、中试转化、优质服务和园区承载能力,保持“1+3”主导产业发展定力,推动新兴产业进圈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精选赛道,力争“1+3”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眉山工业的强劲脉搏:一季度,眉山市第二产业增加值高达174.80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同样领跑全省。这份亮眼的“眉山速度”成绩单,为眉山全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唱戏

创新驱动“眉山力量”竞相涌现

眉山天府新区的四川蓉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声轰鸣,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和组装工作。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百川介绍,当前公司订单充足,生产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据了解,该公司扎根燃气发电机组、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领域,凭借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和产业融合的深度探索,实现了从“新星”到“瞪羚”的华丽蜕变,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成为眉山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内树立起创新发展的标杆。

在眉山高新区,眉山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成绩斐然。公司聚焦稀土功能材料、半导体及超精密光学等战略新材料领域,全力推进研发、生产与制造。其生产运营节奏全面加快,激光闪烁产品产销迎来“开门红”。今年年初,该公司还和美国公司Luxium Solutions LLC(莱克西姆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全球专利授权协议,获得多国镥硅酸盐闪烁晶体专利的独家使用权,进一步稳固了在LYSO晶体商业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彰显了眉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创新实力。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大国重器”的担当,在行业中铸就“中国方案”,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该公司坚持“科技立企”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铁路货车制动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在眉山,众多企业以创新为引擎,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市场版图,推动产业升级。它们不仅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先机,还为眉山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创新的行列,“眉山力量”将更加蓬勃,在工业发展的征程中创造更多辉煌,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政府搭台

创新生态“眉山模式”加速成型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眉山市持续加码科技投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资金扶持到资源配置,全方位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全力打通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环节。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作为全市创新生态建设的关键一环,承担着重要使命。作为全市首个产业中试基地,它围绕基础研究、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等核心功能,打造了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自建成以来,已成功引入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10余个中试项目,形成了强大的项目集聚效应。按照规划,未来5年,该中心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力争引进国内外中试项目60个以上,推动2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在眉山落地转化。这一平台的高效运行,有效破解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之间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2月,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迎来重要里程碑,首个中试转化项目——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这不仅是中试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还彰显了眉山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生态方面,眉山一路向前,目前已获批2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标志着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的进程驶入“快车道”,进一步巩固了在区域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在以中试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眉山还同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汇聚于此,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眉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该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产业升级,全力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让科技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向着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奋勇前行。(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