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9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万源市:立足“三最”抓住办实事“牛鼻子”

“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好人民群众,让大家获得更多幸福感。咱们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就是体现在这些小事上……”近日,在达州万源市古东关街道东城社区院坝内,社区党委书记唐雪梅正在给党员和志愿者上微党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万源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立足“三最”抓住办实事这个“牛鼻子”,以兜、访、盯、督、抓、护“六字诀”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兜住“最困难”的群众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万源市各部门时刻把最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

工作间隙,万源市各县级帮扶领导便会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倾听一线声音;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农家院坝,不时能见到“挎包宣讲队”队员的身影。他们充分借助各类走访活动,切实发挥“挎包宣讲队”覆盖全市各支队伍的作用。

“要举全市之力、展全新之姿,大力实施‘七大振兴行动’,重塑经济版图、重振巴渠雄风……”在太平镇老龙寨村,“挎包宣讲队”队员结合实际,围绕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深入浅出地对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进行解读,围坐在村委会院坝里的数十名党员、村组干部、群众心中一片温暖。在基层走访过程中,“挎包宣讲队”队员们的宣讲总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一起开展,工作、服务、宣讲全不耽误。

与此同时,万源市还坚持广覆盖、多渠道、求深入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调查问卷、网上反馈等方式征集民意。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下岗职工、帮扶对象等1200余人,举办各类主题宣讲(微宣讲)5万余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逾10万次,受众涵盖全市60万名群众,收集各类问题800余件,收到公益诉讼线索2条、民事监督线索3条。

盯紧“最突出”的问题

“从材料提交到办理完成,没想到只用了十几分钟,太快了!”在政务大厅医保窗口办理定点诊所名称变更业务的李先生惊叹道。而这一幕,只是万源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万源市以“系统治理”“一网通办”“清风直通车”为“抓手”,以整治作风懒散、效率低下、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为“切口”,创新运用“联动式”监督、“体验式”监督和“跟进式”监督三种监督模式,让“为民惠民效率提升”真正成为衡量年度工作实绩的标尺。

用户体验感“提档升级”、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这一项项变化,离不开万源市今年重点开展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该市创新运用“体验式”“蹲点式”监督模式,直击群众办事各环节中的痛难点,并通过集体约谈全市的16个主要乡镇,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在此基础上,万源市还开设了“清风直通车”。“清风直通车”于每季度开至群众家门口,收集群众问题诉求,再由镇、村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认领、解决问题。目前,该市正以“清风直通车”为契机,以“清单制+责任制+限时制+销号制”为督办形式,倒逼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抓好“最现实”的利益

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难题,万源市积极探索,建设“四位一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优化乡镇(街道)综治中心配置,推动综治中心与应急管理办公室、依法治理办公室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综治站(室)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服务。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建成“雪亮工程”各级平台83个、“雪亮工程”监控点位900余个,实现乡村“雪亮工程”全覆盖,构建起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

“通过‘雪亮工程’,很多基层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化解,一些不良行为得以及时纠正。”万源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雪亮工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万源市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绩实业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