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8 期 / 第6版:法治农村
纪企牵手 “亲”“清”远行 巴中市积极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64日,巴中市“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门口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该市62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服务大厅内,“惠民政策宣传点”“局长现场接件点”“百企评政风企业现场投票点”准备就绪,经信、商务等11个行政审批部门主要负责人早已坐班等候,现场开设了政策咨询、直通服务、行风测评等窗口,企业代表畅所欲言,与会领导现场回应……这是该市开展“纪企亲清行·政商面对面”系列活动的场景。

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这是该市进一步拓宽政商交往渠道,推动全市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整治“中梗阻”突出问题的创新举措。

政商互动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不言而喻。为建立以“亲”“清”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政商关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系列实施办法。如何将各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成为了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鉴于此,巴中市纪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干部服务理念弱化不愿作为,业务能力不足不会作为,法纪意识淡薄胡乱作为是影响政商交往的关键。

“要帮助民营企业翻过‘三座山’、打破‘三重门’,‘一企一策’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让民营企业家挺直腰杆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去年12月,市委书记罗增斌在接受采访时的响亮回答,给巴中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

去年以来,该市把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深入一线调研,面对面听取378家民营企业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巴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巴中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巴中市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评价办法(试行)》系列文件,创新开展营商环境“好差评”。2018年,全市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2项、证明事项186项,“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65%56%98%。今年以来,“全程网上办”已连续10周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一;取消、降低和减免企业收费8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降低1.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3.24亿元;发布人才引进公告,预计为全市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71名。

纪企联动

搭建“亲”“清”交往平台

“有时一天五六个部门向我们要情况、收数据,今后能不能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

 “政府承诺的一些事项未能及时兑现,希望政府能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办事流程在减少,服务态度在变好,办事效率还需提高。”

……

今年64日,巴中“纪企亲清行·政商面对面”座谈会现场,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领导座谈交流甚欢,提及问题更是直言不讳。

如此直抒胸臆,畅所欲言的交流场景在两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贾璋炜回忆道,到任之初,他便深入企业开展营商环境调研,在了解相关部门为企业服务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敏感话题时,企业主大都支支吾吾,避而不谈,这种欲言又止、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引起了贾璋炜的重视。

在进一步调研中,问题表象层层拨开:一些干部庸懒散、不作为,还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敢接触民营企业家,怕“瓜田李下”被说三道四。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反映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党员干部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必须下大气力从源头治理……”在整治“中梗阻”有关会议上,贾璋炜的讲话掷地有声。

“如何既让企业主敢说真话,又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成了“一班人”共同思考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百企评政风”“纪企亲清行·政商面对面”的想法很快付诸实践,深入推进。

去年6月,该市纪委首次组织“整治‘中梗阻’·百企评政风”座谈会,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涉企收费、政务服务、清正廉洁五个方面共征集问题381个,收集建议意见15条、问题线索6条;而在今年6月开展的“纪企亲清行”政风行风现场测评中,围绕去年五个方面内容共征集问题119个,收集建议意见29条、问题线索6条。一年间,问题减少262个,建议意见增加14条,问题线索保持不变。

“这‘一减一加一保持’的背后,既体现了市纪委扭住问题跟踪问效,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初步成效,也反映出企业主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共同致力于营商环境改善的信心大增。”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政行风测评成为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政府下沉服务亦成为服务型政府工作新常态。

据悉,该市纪委督促行权部门推出“局长下访日”“局长宣传日”“局长接待日”“局长督查日”“局长互动日”等系列“局长套餐”,促使其主动化解矛盾,靠前回应诉求。据了解,首次“局长下访日”,相关行权部门走进企业、项目部、园区上门服务,深入招商引资、归巴侨资、民营经济等企业176家,实地解决交通配套、水电供应等问题109个,协调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资金兑现、技能培训等问题22个。今年9月,督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等要素保障部门全面清理供气、供水、供电等方面未落实的问题,收集企业问题351个,已督促协调解决问题267个。

“精力不再耗费在‘找门路’上,可以专心致志谋企业发展了……”许多受访企业主一语道破心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企业主回归“正轨”,也催生其强烈的危机感:“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实力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反之则会被市场淘汰。”大家纷纷表示,企业守住底线,干干净净经营,才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部门撬动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528日,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向巴中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需先证后照办理,经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方明恒与市商务局局长郭红梅协调后,根据“放管服”相关文件要求,同意市市场监管局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到商务部门审批。此件于当日办结。这是“局长接待日”现场受理解决“疑难件”的案例之一,也是该市聚焦“中梗阻”整治,一体化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据悉,今年初,该市出台了《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五条措施》,聚焦政令执行、政务服务、项目推进等关键领域开展整治“中梗阻”专项行动,先后实地走访全市60家民营企业、暗访督查21个市县乡三级行政职能部门,查纠政令执行走样、服务拖延推诿、擅自居关设卡、滥用行政权力等“中梗阻”问题2844个,督促61个主责部门和区县落实惠民惠企举措269项,对企业反映的15个问题线索跟踪督办,推动四川七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融资难、四川省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评手续办理难等企业反映问题全部销号。查处曝光巴州区医疗保障局便民大厅不便民等进人不进事、进事不进权、明进暗不进问题72个,发出“黄牌”27份、“橙牌”6份、“红牌”7份,党纪政务处分7人。

为促进服务企业规范化、制度化,该市还出台了《巴中市外来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暂行办法》,创新设立一个“窗口”、开辟一个“专席”等服务措施,并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大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在12345市民热线开辟“企业服务专席”,受理企业来电咨询和问题投诉,为助力企业发展“独辟蹊径”。开展“一企一策”融资服务,推行“即报即接,接过即办”快办服务,切实为企业“减负”,让企业“少跑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营商环境迎来无数优秀企业在巴中安家落户,为巴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信心与活力。据统计,近两年来,在巴新增企业达5952户。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满意度的逐年攀升,2018年,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中,巴中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位居第2位。(杨运胜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