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5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张亚玉:跋山涉水的植物栽培科学家

三年前,张亚玉第一次来到成都大学,学校草坪干净宽敞,嘤鸣湖碧波荡漾,校内树木繁盛,人文而优雅,成大学子朝气蓬勃。她坚定了在成都大学搭建的药用植物栽培科研平台不懈耕耘,继续努力;同时积极为学校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学位点的申请助一臂之力。

翻山越岭

排除万难持续草根研究

张亚玉师从汪景宽教授,在她毕业时,导师说:“你不是土壤学中学的最好的,但是你是土壤学中做人参最好的,你不是做人参中最好的,但是你是人参中土壤学学得最好的。”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张亚玉,成为她积极科研的动力。

张亚玉一直致力于人参的野生抚育及健康栽培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人参的野生抚育理论与技术,建立在充分了解到原植物的环境特征,包括气候环境特征、生长环境特征等要素的基础之上。以根入药的野生人参药材,其土壤特征、山势特征、林种特征、伴生植物特征等因素需要大量的调查采样。通过系统研究,张亚玉建立了“土壤物理结构影响人参形体构建、土壤养分组成影响人参品质形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人参健康生长”的理论体系。她认为只要把人参研究明白透彻,就可以为其他中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张亚玉带领团队在野山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特有有益微生物菌种,基于此开发人参专用微生物肥料,为药用植物专用肥料的开发提供了理念。

人参、雅连等贵系中药材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采之需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我庆幸有一个好的身体。”张亚玉说。第一次去洪雅县黑山村雅连基地的时候,基地负责人建议张亚玉不要上去了,2000多米的海拔,路途曲折,常有人爬到一半就上不去了。但她说,“我如果不到基地,就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上去。”看到连片的雅连种植基地,张亚玉满心欢喜,调查了基本生态环境,并收集雅连及土壤样本,同时给基地负责人提出科学抚育的技术措施,并与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

把脉问诊

热心做好企业服务

林下山参基地评估技术是张亚玉带领学生们经过近20年的野山参生境研究,基于林下山参适宜地形地貌、伴生植被及土壤生境条件等因素构建的林下山参山势、林种及土壤的基地评估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因子的评估,准确评价林下山参的品质优劣,为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品牌提供保障,“十三五”期间连续技术服务,2021年继续开展相关的技术服务。

去年5月,在四川省农科院的引领下,张亚玉第一次去九寨沟林下山参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永斌带着去山上看种苗及种植基地。张亚玉查看了育苗田的种植密度、床的制作及遮阴等情况,对种植基地的土壤坡面结构的选择、树种的选择、坡度的选择、坡向的选择提出建议。张永斌听后感觉非常受用。那次后,张亚玉根据基地的情况撰写了四川省科技厅2022年跨地域项目《九寨沟林下山参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专家的审查,目前已经获得资助。

亦师亦友

为学生成长铺路搭桥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特产所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由于教学过程中,有栽培、药化、药理等专业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差异,她就以身边的材料为主,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学生们都知道野山参珍贵,却无法分辨市场上野山参的品质差异和价格差异。受聘于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野山参鉴别顾问的张亚玉,用近20年对野山参生长特性的研究理论,为学生讲解一些实用野山参的鉴别技巧。她还结合环境因素与野山参的“五形六体”构建为学生分享野山参年生的鉴别,野山参芦、纹、皮、须的鉴别。

来到成都大学后,张亚玉目前指导了5名研究生。田莹莹同学是她的第一个成大的硕士生,在张亚玉的指导下目前完成了论文的设计研究工作,申请了专利《一种鸡用西洋参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饲料工业》刊物发表“日粮中添加西洋参投料参对龙凤土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周季欣、付育臣同学跟随张亚玉到白芷、黄连等基地实地调研,他们成长得很快,都完成了论文的设计及前期试验。2020年疫情期间,院长刘达玉等院领导积极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委派专人为学生办理出入卡,关心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十分温暖。

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急。工作中,张亚玉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设定学生的科研任务。她的儿子正在上大四,和她带的学生是同龄人。她从儿子身上读到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为学生们指好路,竭尽所能地为学生们科研和成长铺路搭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