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2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理塘县:依托牛产业过上“牛”日子


牦牛在吃草

走进甘孜州理塘县禾尼乡牦牛产业园藏坝乡集体牧场,放眼望去,3000余头牦牛正悠闲地在现代化圈舍旁吃草,附近8000亩优质牧草基地的草已长到10厘米高……

据了解,这都得益于理塘县创新合作经营模式,破解饲料供应难题,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所取得的成果,理塘县也因此迈向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把牦牛存进“银行”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120个、四川省10个、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同时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牦牛产业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

“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理塘县成立的第一个合作社,成立过程实属不易。”原藏坝乡党委书记健康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藏坝乡地贫人穷,大多数村民都选择搬到县城里务工生活,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藏坝乡决定修建集体牧场,通过“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引领全乡抱团发展。

“我们家没有劳动力,务工、务农都非常艰难,但自从合作社创新运营模式,鼓励村民每家每户入股一头牦牛进集体牧场,我们这些村民就可以像存钱进银行一样在合作社领取分红。”扎西村村民益西曲扎说。

“牦牛出栏周期长,分散养殖效益差,再加上人工饲养成本高,利润非常低。采取育肥模式后,有效降低了人工饲养成本,牦牛的出栏周期也明显缩短,收益显著提升。”健康说道。

同时,集体牧场还通过直接销售牦牛肉、牦牛奶、酥油等,每年实现增收8万~9万元。现在,理塘县养殖规模达500头牦牛以上的集体牧场已有15个,年出栏牲畜1000余头,带动750户村民增收。

让牦牛吃上“饱饭”

千百年来,理塘县村民们一直秉持着“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生活方式,到了冬春季节,雪灾频繁,饲草紧缺,牦牛们总是吃不上“饱饭”?为此,理塘县通过人工种草来解决这一难题。

8月下旬,禾然尼巴村村民斯郎泽仁看着长势良好的优质牧草,笑得合不拢嘴,这意味着他家100余头牦牛冬春季节的口粮不用愁了。虽然他家已有5亩割草地,但也只能给老弱病残的牦牛临时充饥用,更多时候他需要额外购买牧草。

“冬春季节无法放牧,只能购买最便宜的干草给牦牛吃,两个季度下来100头牛要吃至少7万元的干草,有时候遇见雪灾,干草涨价,供不应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牦牛掉膘甚至死亡。”斯郎泽仁如是说。

据了解,禾然尼巴村是畜牧大村,全村298户村民,牦牛存栏达2.1万头,像斯郎泽仁一样,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牦牛越冬度春的饲草问题。2021年6月下旬,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禾然尼巴村选取8000亩退化草地,采取“机械+人工”方式对草地进行改良,撒播燕麦草。

2021年11月,禾然尼巴村8000亩优质牧草丰收。“不仅自己村的牦牛够吃,多余的草还可以卖出去赚钱。”村党支部书记昂旺降措高兴地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粗略算了一下,1亩产干草1750公斤,是天然草场的20倍,8000亩牧草最低产值就达2800万元。

近年来,理塘县已在禾尼、曲登、奔戈等乡镇集体牧场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促进了牧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种植的1.85万亩优质牧草,预计产牧草3237.5万公斤,可供12319头牦牛冬春补饲。”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畜牧师多吉说。

让养殖技术迈向“现代化”

清晨,做完消毒工作后,村民洛泽仁就驾驶着自动撒料车,围着圈舍给牦牛添牧草。

2020年以来,理塘县探索开拓出一条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集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畜牧业发展道路。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融入“牧草生产、牦牛育肥、绵羊育种、活畜交易、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牧旅融合”等内容,助推牧区振兴。

在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里,科技感十足,牛舍里还实现了恒温恒湿智能化管控。“牦牛在入场时,会带一个智能终端系统,作为牦牛唯一的身份信息,记录着牦牛的年龄、体重以及后续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信息化管理。”园区负责人周斌说,圈舍里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测设备,饲养人员可通过终端数据进行科学喂养。

园区通过短期育肥,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出栏体重增加了50余公斤,可实现四季出栏。“我们一年可以养育2季,一季5500头左右,一年可以出栏1.1万头,实现鲜牦牛肉的全年供应。”周斌介绍道,园区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实现了牦牛产业园区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

此外,理塘牦牛肉、牦牛奶、风干牛肉等精深加工畜产品进入省外主体市场。2021年,理塘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8000余万元,搭建畜产品数字化物流管理中心平台,打破畜产品上行、外运物流“瓶颈”制约。2021年,园区实现综合产值2.17亿元。

近年来,理塘县创新“园区+集体牧场+合作社+养殖大户”带动模式,通过草地流转、园区务工、牦牛代养、资产入股等方式,把企业、合作社、牧户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多重利益联结新机制。2021年,共为120户代养牦牛432头,牧民年增收达21.6万元。集体经济专合社还将产业资金通过基金形式投入牦牛园区入股分红,年均分红50万元。

“园区建成后,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带动了我县禾尼、曲登等乡镇的群众就业。”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说。(叶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