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成都高新区今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本报讯 3月11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2022年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区去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GDP迈上2800亿台阶。

会议明确,新时期成都高新区将瞄准“五个主担当”目标定位,并提出聚力“六大攻坚”发展方向,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筑强城市经济承载能力,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会议指出,成都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挥“五个主担当”作用

主动担当“高”“新”发展重任

此次工作会上,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五个主担当”发展定位,即做优做强新兴产业集聚核心功能,在以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主担当作用;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核心功能,在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上发挥主担当作用;做优做强国际门户枢纽核心功能,在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上发挥主担当作用;做优做强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功能,在服务和支撑“双圈”建设上发挥主担当作用;做优做强绿色生态宜居承载功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成都高新区的初心使命。成都高新区将着力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紧扣7大产业生态圈、10个重点产业链和6个细分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和主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力争用2~3年时间,将成都高新区打造为产业基金聚集的高科技产业投资热土,用3~5年时间聚集2~3个百亿级高端制造业项目,用5~10年时间攻克5项以上“卡脖子”技术。

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释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核心引领作用的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与重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成链成群、科技创新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干在前走在先,成为“双核联动”的战略核心支点。

聚力“六大攻坚”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更是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今年,成都高新区提出聚力“六大攻坚”,有力支撑成都建设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具体而言,在“建圈强链”上聚力攻坚,优化项目驱动的高能级产业结构体系;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做强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动能;在“开放协同”上聚力攻坚,开创竞合共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在“做优做强功能”上聚力攻坚,提升精明现代的城市发展治理能力;在“深化改革”上聚力攻坚,激发专业高效的体制机制活力;在“品质营城”上聚力攻坚,打造以人为本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何从产业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强圈建链”行动?

“我们将聚焦10个重点产业链、6个细分领域,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力争实现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新突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精准化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融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成都高新区将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力争培育一批城市标签级科技型领军企业,攻克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政产学研用同向共进,力争全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未来五年计划投资50亿元与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共建5~1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力争到2025年,实现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60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80家、百亿市值以上上市公司超过30家。

此外,聚焦科技创新,成都高新区将协同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平台,依托电子科大等重点院所、菲斯特等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建设至少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强城市创新动能。

作为成都的城市新区,成都高新区承担着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

“我们将聚力攻坚‘做优做强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治理能力。”该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场景营造、业态优化聚积商气,推动SKP项目成为商圈新地标,打造世界级新商圈。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如何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构建覆盖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复工复产的“精智化”现代治理体系,既让市民享受更优质、更贴心、更便捷的城市服务,又为配置公共资源、提升治理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结合智慧蓉城应用场景体系,集中攻坚“智慧大运、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智慧公安、生态环保、水务管理、智慧社区”八大领域,探索构建5个以上智慧应用场景。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在“深化改革”上聚力攻坚,激发专业高效的体制机制活力。坚持在“品质营城”上聚力攻坚,打造以人为本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