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24第七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清华大学专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举行。活动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及项目路演、企业家座谈会、“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国央企成果转化机制研讨、低空经济创新实践主题论坛等多个环节,以加快引聚资源、对接供需,培育新质生产力。
多项成果填补空白
清华四川院首次对外发布十大创新成果
作为成都市校合作“朋友圈”中的重要一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建院八年来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产出与孵化上结出了“累累硕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3项,授权发明专利235件,自主培育23家科技企业,积极建设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高地。在本次活动上,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十大创新成果。
仔细梳理这十大创新成果可以发现,研究院近年来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首个、首套、国际领先的先进成果层出不穷。
比如,“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成果,开发了压缩空气储能集成优化与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多功能仿真平台,形成完善的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案。该成果支撑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建成,标志着我国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按照商业电站标准建立,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项目电能转换效率国际领先。
再比如,“百兆瓦级高压级联直挂式储能系统”基于国产自主化IGCT-Plus器件,从“功率器件—电池组件—功率变换—系统集成”四个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全面攻克系统成套设计难题,是世界首套、国际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储能系统,可有效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场站并网后的稳定性问题,改善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我们就是从研究院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作为研究院首批实现孵化落地的科技企业,成都华茂能联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总监程晗谈及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过程感触颇深。
“从拥有成熟技术成果的研究团队过渡到面向市场发展的科技企业,我们只花了2年多。”程晗表示,能较快地度过孵化期,一方面是得益于研究团队长年的技术成果积累,另一方面便是研究院提供的企业孵化通道,加之成都政策、金融环境的全方位支持,为团队的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家清华系蓉企的产品和服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为众多企业主体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分布式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校企双进·找矿挖宝
200余个先进成果亮相
发挥市校合作优势,引聚清华大学优质成果落地,在“校企双进”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上,来自清华大学校内院系、地方院、派出院以及清华校友企业的15个创新项目进行路演,实现了企业“用之需”与高校院所“研之能”的深度对接。
活动还以项目手册和宣传展板形式对外发布清华大学校内院系、地方院和派出院的创新成果200余个,覆盖电子信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
由清华大学团队建立的清源仁心,面向需要介入式人工心脏治疗的患者,研发了微创轴流介入式人工心脏。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集聚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院的高端科研和临床资源,并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经验,产品在血液相容性、血液动力学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我们在生物流体调控领域有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使团队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此次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成都各方加强相关领域合作,特别是在生物流体调控领域加快相关产品创新与产业孵化。”该负责人说道。
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黑飞和滥用无人机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现有无人机探测防御手段的难题,自主研发了“降鹰”反无人机系统,集成了多种探测、识别、反制手段,实现了对敏感空域的全时段、全覆盖、全过程一体化智慧管控。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降鹰”反无人机系统包括多种设备,通过主动探测和被动发现手段相结合,实现对远距离无人机的实时探测发现和高精度定位,再通过光电设备联动介入实现目标确认、识别、锁定、追踪及取证。确认可疑无人机后,通过导航诱骗和干扰设备对目标进行快速、有效处置。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公安、电力、景区等多行业领域。
深耕校地合作,绘就新质未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大学校友项目汇聚四川。如何持续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以赛为媒,加速创新资源要素流动,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秘书长袁剑雄介绍道。
谈及成都对清华校友的吸引力,袁剑雄也有着自己的观察。他认为,清华校友选择成都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这座城市拥有一个包容且高效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环境。“每年通过校友会、研究院的‘牵线搭桥’,越来越多的清华校友来蓉投资、创业和定居。成都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完善,为清华校友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黄雪松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