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五圣村:“合”出乡村发展“四变化”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五圣村,看到稻谷丰收进仓,水果挂满枝头,道路干净整洁,山村美景如画,到处充满生机活力。“这是原五圣村与力争村合并4个多月后,展现出的新气象。”五圣村临时村党支部书记汪小明欣喜地说,两村合并后,充分利用原五圣村首批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优势,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合”出了“四变化”。

变化一

“两委”班子力量变强

五圣、力争两村合并以后,积极优化成员结构,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优势互补作用得以发挥。“最近我与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榜成去2组调解一起赡养纠纷,由于该组是我任原五圣村党支部书记时管辖的组,老人的小儿子熟知我的性格,认为我不会把他怎样。因此,刚一开始调解,该村民不仅不配合,反而转身就要走开。”汪小明列举说。

“管理和约束村民,是有村民自治法和村规民约的,因此,你必须配合调解,不能想走就走。”作为原任力争村党支部书记的杨榜成,当场打破情面,镇住了该村民不配合的态度,最终让该村民同意调解,解开了与父亲的疙瘩。

变化二

经济实力整村共享

据了解,原五圣村各方面工作走在全乡前列,特别是近年被列入东坡区乡村振兴22个试点村以后,通过多个项目和各方支持,全村可支配使用资金达150余万元,拥有较强的事业发展实力。而原力争村的经济实力相应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两村合并以后,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强村带动弱村,实现了整村均衡发展。

“现在村‘两委’按照乡村振兴发展和规划布局思路,着手把公益事业实施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投入12万元安装4公里村道80盏路灯的亮化工程,近期即将启动。”汪小明介绍道,此外,原五圣村与31676部队联合开展的“共享绿色五圣活动”中,每年为村上的贫困生资助助学金2万元,也从原救助9个组的贫困生拓展到18个组,使全村的贫困学生都享受到了救助红利。

变化三

产业短板加快补上

在合村以前,力争村多年以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等传统作物为主,不仅种植结构单一,还有不少荒山坡地尚未开发利用,全村水果总面积仅有300余亩,且大多属于零星种植,没有一块成片像样的果园,经济效益甚微。

“这就是力争村曾经被列为市级贫困村的主要原因。”汪小明说,“与之相邻和地貌相同的原五圣村,坚持因地制宜做好荒山坡地文章,近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800余亩,生猪规模养殖户也比比皆是,全村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纯年收入比原力争村高出200余元。”

如何以强补弱,实现整村均衡发展?两村合并后,五圣村以做大柑橘产业为突破口,利用原力争村荒山坡地资源较多,气候、土壤适宜柑橘生长的优势,着力把全村现有水果面积从1100亩扩大到2000亩。为此,村“两委”采取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方式,从村民中集中流转闲荒地10余亩,通过试种示范,典型带动,按照统一布局、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要求促进全村水果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协调土地、开沟排湿、落实种苗等工作正井然有序,干部群众对产业致富信心满满。

变化四

基础建设更加有利

以前,当地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乃至户与户之间,由于处在不同管辖区域,无论修路还是整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总存在一些分歧的地方。

“原来五圣村田地相连的34两组,都处在一个方向的偏僻地带,但3组顺村公路口比较畅通,4组靠后更偏僻,出行和运输不方便。因此,原计划从3组境内新修一条村组路,但由于土地调换问题双方意见不一,4组只好放弃。自从两个组合并为2组以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汪小明回忆说,全村以前还有个别村组“断头路”修不起来,沟渠整治施不了工,公益用地难解决等,都与各自为阵的管辖有关,随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推行,这类问题得以统一协调,最终顺利解决。(陶广汉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