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8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科技解锁智慧农业“新姿势”
AI指导种番茄 农民种地不下田

春耕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幅人勤春早、不误农时的美丽画卷正在蓉城大地缓缓铺陈开来。近日,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提升农业科技驱动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链条贯通,强化数字赋能,加速智慧农业成型成势。

人工智能温室

AI算法给出当天最佳管理建议

在崇州市天府粮仓核心区道明镇新华村,一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温室中,一串串小番茄红得娇艳欲滴。神奇的是,这些番茄都是无土栽培,它们的藤蔓上安装有传感器,角落里还安装了摄像头。

“这个温室大棚可不一般。”天府粮仓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是中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都市农业理论与规划团队在崇州市落地的AI人工智能温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指导,可以让没有温室种植经验的工人种出酸甜适中、爽脆多汁的美味樱桃番茄。

怎么做到的?“首先,我们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精准地感知、传输、获取、处理关于温室内环境和番茄的各种数据。”中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理论与规划研究团队数字农业工程师周波解释道,每个番茄生长全过程的数据,都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上的AI管理平台查看番茄的“健康状况”。其次,这套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精准给出生产管理过程的决策建议,“相当于温室拥有了‘智慧大脑’,让普通农业从业人员都能非常容易地掌握先进农业种植技术,高水平地完成农业生产管理”。

“与普通温室相比,人工智能温室是依靠AI决策,会更加精细和优化。”周波告诉笔者,如今,樱桃番茄从定植到首次采收历经10周左右,全年产量可达每平方米18公斤至20公斤,超过了国内成熟产区的平均水平。下一步,该团队将把新的技术运用到其他作物和大田等领域,进一步助力崇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

数字服务平台

推动“耕种防收”全链条智慧化

每块田里都埋设了数字化感应设备,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决策系统和农业高效生产公共服务系统……在大邑县,农业种植有了一款名为“吉时雨”的种田APP来帮忙,能够展示耕地监测的实时状况,让农作物种植过程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

“在粮食高产的背后,数字农业技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该平台开发推出的“吉时雨”手机APP,实实在在让农民“一机在手,种田不愁”,从作物栽种到肥料播撒,成熟收割到销售,所有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手机下单,实现一条龙服务。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大邑县还在安仁镇新华社区试点打造“数字化无人农场”,也是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

打开APP,勾选机器,勾选编号地块,点击“打火”,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便立即从机库开出,缓缓驶向农田。直行、拐弯、掉头,驾驶座上空无一人的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准确地沿着田坎边,把田土翻犁了一遍。在犁好的地里,无人直播机则会自行播种秧苗……今后的收割、脱粒、装袋、运送都将是无人化机械操作。

据悉,大邑县计划建成200个智慧农场,推动“耕种防收”全链条智慧化服务,以数字赋能粮油产业,走出一条智慧农业发展之路。(粟新林 洪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