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1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通江县激活“第二课堂”育人效能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充分发挥省级科普基地资源优势,近日,巴中市通江银耳博物馆组织科普小分队走进永安中学、泥溪小学,开展探索银耳科技奥秘主题实践科普活动,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科普小课堂上,科普讲解员向广大师生详细介绍了银耳的物种起源、栽培技艺革新等内容,并借助影像资料和实物标本搭建知识框架,让师生们深入理解银耳文化;通过成果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大家深刻体会家乡白色黄金的科技内涵,有效激活省级科普基地第二课堂育人效能,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

流动主题展览区,古法栽培”“科技赋能”“产业蝶变三大板块图文并茂地呈现了银耳产业转型历程及其食用、药用价值,在传播银耳文化的同时,培育了青少年的科学思维与乡土情怀。

活动还同步开展了创意手工实践课。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卡纸、纸巾等材料制作银耳花模型,将生物特征转化为艺术创作,展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育的融合。

此次活动旨在展现银耳栽培技术升级的实践成果,打造听讲解、看展览、做手工的立体课堂,挖掘和传播银耳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通过系列实践,增强了学生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在校园内形成了学科学、爱家乡、敢创新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通江银耳博物馆不断丰富馆校共建活动内容,拓展科普活动形式,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白色黄金的故事走进更多课堂,让科学精神和家乡文化扎根学生心间。(苟国宝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