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大力践行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理念,持续建强区域科普阵地,不断提升区域科普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强阵地,区域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以机制为抓手,织密区域阵地网络。新都区集聚区域优势资源,推动群团组织、行业系统、辖区高校、企事业单位联动协作,共唱科普大戏,在全区形成“区镇(街)村(社)三级一体,校地院企会五方协同”的全域科普阵地格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科普书屋,结合“香城新耕”“足球小镇”“拾里庭院”“好客居”等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位,以“全域旅游+连片经济+科普活动”,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阵地建设;辖区中小学校50%以上都建有科技活动室,以更广更密的阵地网络更好服务全区市民新时期新阶段对科学文化和科普知识的最新需要,让全区民众浸润在浓厚科普文化氛围中,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二是以创建为引领,搭建新媒体宣传阵地。新都区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香城新都网、《新都资讯》、“这里是新都”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平台,搭建新媒体宣传阵地,做到电视有新闻、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网络媒体有展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外,针对辖区五大重点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新都区充分依托“科普中国”“天府科技云”等线上平台,扩大新都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科普信息员队伍、科技工作者队伍,并大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抓示范,应急科普效应全面彰显
面对当前应急科普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都区鼓励全区力量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积极服务应急科普宣教政策有效落实落地。
一是加大面向公众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力度,尤其突出应急科普场馆营建,打造了大丰街道方营社区安全主题科普体验中心和即刻反应安全体验基地。其中,即刻反应安全体验基地是一所面向全区广大青少年、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与体验活动、中小学科普研学实践、安全主题亲子活动及应急科普公益活动的专业教育场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精准应急科普服务,打造了普惠创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民科普的社会化应急科普大格局,全面提高了市民科学素质和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是强化线上应急科普平台建设,组织区科协、区应急局、区卫健局等部门利用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动辖区广大科技志愿者、基层“三长”、科普信息员分享转发各类应急科普资源,不断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公众安全素养,切实保障和服务新都经济社会发展。
重活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一是多阵地开展科普活动。新都区依托区域科普阵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基地等场所阵地,大力开展咨询服务、宣传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目前已开展垃圾分类、生态保护、安全生产、创新技能、应急避险、健康卫生、碳中和和碳达峰等系列科普主题活动300余场次,促进了全区居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二是线上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在2021年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暨“公园城市·低碳生活”知识大赛线上竞赛中,新都区充分发动全区居民踊跃参与,近15万人参加了线上答题,参与率高达10%,经过激烈的角逐,新都区从23个区(市)县脱颖而出,参与人数和线上答题均位于全市第一,且获得现场竞赛第三名及“优秀组织奖”荣誉。三是突出特色彰显活动品牌。结合新都区位优势和区域产业特点,持续深度开发“社区+绿道+科普”工作模式,将科普活动引入社区、绿道、学校等各类宣传阵地,充分融合区域优势、特色。2019~2021年,在学校、场馆、绿道举办全国科普日分会场或专场活动600余场次,惠及居民近300万人次,活动覆盖率达全区常住人口的82.3%。成都市新都区委连续3年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接下来,新都区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狠抓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为主线,着力抓好科普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各类科学素质提升活动,扎实做好创建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都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