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9日,由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启动,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100余支团队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7年发生的自然灾害90.6%与气象有关。而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如何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气象防灾抗灾意识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们发现,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工作对走进农村、深入基层有着广泛、迫切、持续的社会需求。”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小峰总结活动成效时指出。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大凯表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增强了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了他们自己应急避险能力。同时,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科技魅力,共享气象科技发展成果,推动了贯通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生陈思睿也是去年参与气象防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中的一员,去年他和小伙伴们深入乡村、学校,向大家宣传宣传暴雨、寒潮、大风、干旱、雷电、冰雹等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我们在向公众宣传气象防灾知识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收获了成长。”陈思睿说。自2007年启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12年来,共计有2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他们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已走过1200万公里,通过知识竞赛、科普讲座、校园宣讲等形式,为800余万人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介绍,今年活动在内容上,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在形式上,以短视频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并结合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受众“真实”感受自然灾害现象,提升大众应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