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7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下咽部肿瘤易忽视 早查早治早健康(下)

患了下咽部肿瘤,该怎么治疗?

对于早期下咽部肿瘤,可采取手术局部切除的方式,或结合颈淋巴结清扫以及根治性放疗等进行治疗。然而,由于下咽部位置隐蔽,肿瘤往往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单一治疗方式可能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常需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下咽部肿瘤术后能说话吗

下咽与喉部如同邻居一样,位置十分接近,所以下咽部位肿瘤常会波及喉部。治疗时,尤其是外科切除手术,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说话功能。

对于早期下咽部肿瘤,经过微创手术或单纯的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说话功能通常不会受到影响。然而,如果肿瘤已经侵犯喉部,手术可能需要切除部分受肿瘤侵犯的组织,这将影响患者术后声音质量。对于中晚期患者,为确保肿瘤彻底切除,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全喉切除术,这将导致患者丧失言语功能。但幸运的是,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可以通过训练食管发音、手术安置发音管,或使用电子喉等辅助设备来代替发音。

下咽部肿瘤是否可以做放疗?

放疗也是下咽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根治性放疗和辅助放疗两种。

根治性放疗。单纯根治性放疗适用于早期下咽部肿瘤患者,或病理为低分化、未分化癌患者,以及因内科疾病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数据显示,对于早期下咽部肿瘤,手术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60%

辅助放疗。对于中晚期病变或早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单一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放疗作为综合治疗方式的一部分,在术前或术后进行,也可以与同期放化疗或放疗联合靶向治疗。

下咽部肿瘤术后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有哪些?

咽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手术伤口不能愈合,使咽腔与颈部皮肤相通,这是下咽肿瘤术后最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咽瘘的发生与手术黏膜切除过多、伤口缝合张力太大、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吸烟史、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咽瘘经过清创换药,大约在4周左右愈合,少数较大瘘口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修补。

吞咽呛咳。多由手术后喉入口附近没有足够宽敞的咽腔使食物快速通过,或术后声门闭合不佳,喉口遮盖不严,吞咽肌群的不协调造成,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吞咽训练可改善。

吞咽困难。手术后,咽食管吻合口狭窄是造成吞咽困难较常见的原因。轻者可通过食管镜扩张得到改善,重者需再行手术整复。

下咽部肿瘤术后该如何随访、复查?

为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定期的随访和复查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患者在术后第1年应每13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第2年每26个月检查一次;第35年每48个月检查一次;超过5年后则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头颈部检查、喉镜检查,并在术后6个月内对喉咽部、颈部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对于长期吸烟史患者,还应行胸部CT检查。若颈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则每612个月复查促甲状腺激素。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若术后出现声嘶加重、气紧、咽痛、痰中带血、进食异常、颈部包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定期随访和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复发情况,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川省肿瘤医院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