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积极探索“清、确、定、分、建”五字诀项目资产管理机制,确保长久发挥资产效益,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念好“清”字诀,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一是清好资金安排账。集中组织扶贫专项行业牵头单位对各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资金进行全面摸查,确保资金安排底数清。二是清好项目建设账。组织牵头单位围绕各项目实施、监督主体,对扶贫项目分年度、分行业进行全面清理,完成项目实施清单。三是清好资产形成账。根据项目资金清理情况,准确区分扶贫项目属性、资金构成情况,核实资产划分,并分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念好“确”字诀,解决好“管得准”的问题。一是严格依法确权。通过制定《南江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县直部门结合本行业扶贫项目资产特点,依法将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部门、乡镇、村、农户当中,并颁发确权证书,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等权利。二是实行创新确权,积极创新确权方式,将辖区部分村级道路、活动室、供水站、公共厕所等公益性资产确权给村集体,再折股量化给农旅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取收益,减轻财政管护负担。三是探索容缺确权。对因客观因素导致资料不齐、手续不全但事实清楚明确的扶贫项目资产,探索实行容缺确权,待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权属没有争议后,容许缺少相关手续,进行批复确权。
念好“定”字诀,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一是定管护主体。确定到户类资产在村组集体的监督指导下由农户自行管理,非经营性资产则按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进行划分,并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理主体,经营性资产根据资产权属按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二是定管护标准。允许各村结合当地风情民俗和实际情况,探索制定不同类别的管护细则和标准。三是定管护责任。制定村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明白卡,将资产情况、管理责任人和管理成效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于每季度开展管护人员工作评比,与待遇挂钩,对管护成效突出的村级管理人员,优先纳入后备人才库。
念好“分”字诀,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一是分类管理运营。属于村组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由村组集体策划承包、托管、租赁、合营或独资等资产营运方案,经乡镇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后,进行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由扶贫项目资产权属人与经营者签订合同。二是分类维护管护。属于村组集体的非经营性资产,由村组集体统一管护,并落实管护责任人,安排公益性岗位,所需经费从村组集体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收益中安排统筹支付,鼓励对水利设施、集中供水设施按“保本微利”原则进行营运管理。三是分类规范处置。严格规范流转、置换、报损、变卖、报废等扶贫项目资产权属变更程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处置扶贫项目资产。
念好“建”字诀,解决好“管得好”的问题。一是建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项目资产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涉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二是建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县级财政预算+整合行业管护资金+乡镇统筹支付+社会力量补充+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办法,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经费,由县财政局根据乡镇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规模进行安排,再由乡镇统筹支付到村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账户。三是建考核问责机制。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纳入到各地各单位年度目标综合绩效考核,县纪检局、审计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每季度按照2:1的比例随机抽取脱贫村和其他村开展现场监督、绩效评估和运行评估。(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