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网格化管理 多元化服务 江阳区社区治理路子新


    本报讯 “自社区推出‘家社院’养老后,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志愿者为我提供的优质服务。家电坏了有人修,生病了有人买药……”1214日,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濂溪路社区67岁居民张忠富欣喜地说。

    近年来,北城街道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在抓重点、突难点上下功夫,让辖区居民收获满满幸福,为城市小区治理提供样本。

网格化管理升级服务

    由于老城区旧住宅社区物管成本高、收入低,致使许多物业公司不愿意接手。因此,北城街道共有130多栋老旧住宅长期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过去,时常出现楼栋里的卫生没人打扫、公共设施没人维护、邻里纠纷没人协调等问题,一旦发生住房管理纠纷,小区居民就会把责任推给街道、社区。

    “要想改变,唯有让居民主动起来,形成合力,管理好自己的小区。”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川友说,为此,街道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把街道6个社区划分为30个责任小区,每个责任小区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社区干部负责,网格内以楼幢来设网点,每个网点设一个民情专递员,形成点与点之间、格与格之间相互联系,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此外,北城街道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整治老房子外立面、整修楼院院坝、增添硬件设施设备等,让居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经过整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辖区一条条背街小巷“靓”起来了,原本不好卖的房好卖了,原本不好租的房涨价了。北城街道组织委员吴春燕说:“2015年,这里80多平方米的房子20万元都卖不出去,现在环境变好了,相同房子的卖价增长到了40万元。”

   “社区硬件设施可以用钱去解决,但软件环境还得靠人去改变。现在,民生服务多了,社区环境美了。居民们纷纷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人人都成为了小区物管员。”杨川友说。

“家社院”模式精化服务

    2015年以来,北城街道把养老问题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点,创新推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为纽带,以社会托老公寓等机构集中养老为补充,形成了“家、社、院”的社会化养老格局。

    该街道针对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和经济情况,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为老人们提供ABC三级服务。A级服务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经济困难的低保户、高龄、孤寡、独居、失能困难老人,提供低偿和无偿服务;B级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低收入高龄、孤寡、独居、失能老人,提供低偿服务;C级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有经济能力的老人,实行有偿、低偿和互助服务。同时,各社区均成立日间照料中心,让大部分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

    目前,北城街道6个社区都有一支由30人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队”,长年服务辖区6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让老人们享受到别样的幸福晚年生活。

(孙凯琳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