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4 期 / 第8版:农村创新创业
张德明:匠心传承竹编工艺


张德明展示竹编作品

竹编作品

青神竹编是流传在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用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在当地应用极广。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近年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竹编工艺大师,张德明便是其中之一。

人物名片:张德明,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编艺术高级指导教师,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之一,中国AAA级品牌艺术家,四川省十大民间艺术家,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独创的精裱艺术品,开创了竹编艺术创新的先河,其作品被“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竹协会等单位收藏。

缘起:

一腔热忱扎根竹编事业

今年69岁的张德明与竹结缘还要从他4岁时说起。张德明的奶奶是一位竹编织工,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他,4岁就跟随奶奶学习如何用竹条编成简单的竹编玩具。上初中时,张德明已经可以靠他制作的竹编制品赚取生活费了,这也激发了张德明进一步从事竹编行业的兴趣。

21世纪初,张德明开始全身心投入竹编事业。

在之后的10余年中,张德明一直探索和挖掘竹编艺术品特色,由题材再创转为自创,由“形似”转向“神形皆备”,由单一的素色、双色转向套色和多色彩,由单一的“阳编”转向“阴编”“阴阳同编”,由一般的装饰品、工艺品转向珍贵艺术品、收藏品,由单调的竹木装饰转向精裱轴式装潢……

2005年,在做了大量试验后,张德明成功以纸、绫、绸、缎等纺织品为载体,以竹编为画心,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竹编艺术字画装裱技术,并于20074月申报国家专利。“它解决了传统竹编艺术品易变色、易开裂、易蛀虫、不上档次、不便携带、不易保存等问题,也使竹编艺术更具民族性、艺术性。”张德明解释道。

此外,张德明首创的折叠册式竹编艺术品,将画面分开单独编织,然后将每一幅竹编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创作的《八仙图》《十二花神》《十二金钗》等竹编艺术品,均成为藏家的收藏品。同时,他还摸索出采用切换经纬竹丝的方法,首次在素色竹编上套红色,在对比色竹编上套第三色、第四色,从而形成多彩的竹编艺术品。

传承:

用竹子“编织”人生

除了技艺精湛,张德明还是一位竹编技艺的传承者。

参加工作以来,尽管张德明涉足了其他领域,比如写作、音乐甚至成为一名校长,但他对竹编的热情从未减退。在担任青神县职业中学校长时,他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入到推广竹编艺术上。同时,他在学校恢复了竹编工艺美术专业,鼓励学生学习竹编,以此锻炼培养学生的耐心、匠心。张德明说:“竹编对我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人生的一个体现,它有兴旺发达的时候,也有低迷的时候,我希望学生们将竹编精神同样运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

近年来,张德明的努力让竹编这一冷门工艺变得令人瞩目,也激励着年轻一代不断传承。

24岁的杨燕玲就是其中之一。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竹编世家,但之前做的是比较粗工艺的竹编。作为一个从小就会竹编工艺的人,她希望在张德明老师的教导之下,做一些更高级、更精细的艺术品。

今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首批100个中欧地理标志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获得欧盟的保护,第二批175个地理标志产品,将会在协定生效后4年内完成相关保护程序,青神竹编就在第二批名单中。受到保护后,青神竹编出口欧盟就有了“护身符”。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是有像张德明这样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者们用心血、用匠心在传承着。(陈薇 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