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5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母猪住“单间” 仔猪居“大楼”
富顺生猪养殖基地“高大上”

近日,在自贡市富顺县永年镇高河村,由正邦集团总投资约4亿元打造的楼房育肥猪场项目正抓紧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出栏育肥猪将达13.4万头。

在该镇莲池村11组,总投资3.8亿元、占地500亩的德康生猪万头种猪场项目去年6月底投产,今年仔猪产出量保底可提供30万头。

近年来,德康集团、正邦集团、鼎力公司等省内外多家知名养殖企业投资项目相继入驻永年镇,按照欧盟标准启动建设,构建起自贡市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母猪生产“上产床”

种养循环实现生态转换

站在永年镇莲池村11组的一个小山顶,占地500亩的德康生猪万头种猪场尽收眼底。一块“打造世界一流农牧企业和食品企业”的大型标牌格外醒目。

“在这里,每一位‘猪妈妈’都享受到‘保姆’般的待遇。”该项目工程经理高达说,养殖区域“冬暖夏凉”,始终保持在23℃~25℃的恒温。猪们足下的漏粪板,每天都要进行清洗,并用风机保持适宜的干燥度。每头母猪在怀上“猪宝宝”期间,都会拥有一个面积约1.5平方米的“单间”,生产前要“洗热水澡”,提前一个星期“上产床”。分娩后,“母子”合住“套房”,小猪还有保温灯侍候,极尽温馨氛围。

“过去一说到传统养猪场,第一印象都是‘脏、乱、臭’。”永年镇党支部书记陈登元说,该镇的德康生猪万头种猪场,以及新建的育肥猪场、养殖家庭农场等标准化猪场,均按照“城乡同标准、无落差”的要求,科学规划发展区域,并指导和监督养殖企业建设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运用风机、水帘吸收除味。同时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建立“种植——养殖——能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实现“养殖业——能源——种植业”的自然生态转换。

通过干湿分离、沼液发酵等技术,德康生猪万头种猪场处理后的污水已达到农灌标准。企业和当地村民共同培育了400余亩柑橘,既解决了粪污,又发展了循环经济。

仔猪出入“坐电梯”

大楼式养殖场节约用地

“这个项目6月底建成投产后,新投放的数万头仔猪将乘坐‘电梯’上楼,入驻各自的‘别墅’,育肥后又将乘坐‘电梯’离开大楼投放市场。”正邦集团存栏6.7万头楼房育肥猪场项目经理甘明国介绍,该项目占地142亩,由两栋高七层的全框架大楼组成,楼层单层高度达3.3米,能很好地起到自然采光、通风的作用。

“这样的楼房式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投产周期短。”甘明国认为,最大的利好是合理利用土地,保守估计,猪场大楼至少节约八成土地,同时从建筑设计层面提高了生物安全水平,大幅减少人、物、猪、污等交叉污染的风险。此外,产能集中度的提高,更加便于粪污等的集中处理。

“届时,猪场大楼将实行全封闭饲养,全场实行自动喂食、水通风温控、自动消毒等智能化饲养模式,一名饲养员至少能管理2000余头育肥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甘明国说。

农场代养市场大

猪场饲养岗位多

“受疫情影响,去年下半年只代养了一批生猪,总量不到1000头,农场代养费收入纯利润约20万元。”该镇柏林村3组鸿平家庭养殖农场场主赵一凡对笔者说。

按照德康集团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产业化等“六化”标准,和统一规划布局、培训指导、物料供应、防疫治疗、生产管理、回收销售等“六统”要求,赵一凡投资约160万元,标准化建立两个单元的家庭养殖农场,和德康建立起“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前不久,赵一凡又代养了1000头育肥猪,今年有信心实现纯利润40万元以上。

据悉,永年镇在成功引进省内外多家知名养殖企业投资项目后,已在柏林村建成20个单元的育肥猪场,成为当地群众依托产业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

“从今年起,德康生猪万头种猪场项目每年可提供30万~50万头仔猪。正邦集团存栏6.7万头楼房育肥猪场项目建成后,可为本地群众提供300个以上的饲养员岗位。而粪污处理后产生的沼液、有机肥等,又为果树等特色农业规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陈登元说。(文铭权 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