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3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春耕春管好时节 智能科技显身手


春耕时节,安徽省蒙城县种粮大户郁凯在手机上圈了自己种的地,卫星观测地块情况后预算了有效产值,随后获得了网商银行春耕免息贷款。


“虫脸识别”终端自动识别出的害虫

春日回暖,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今年,“多上科技少用人”已成为备耕大势,各类智慧技术、农机具等大显身手,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好底儿”。让我们一起走进广阔的农田,感受大地上的新气象。

◎“虫脸识别”

构筑害虫识别“天网”

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科学家们正举着加装了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GPS定位和手机的“自拍杆”给地里的害虫们拍“写真”。这可不是“数虫玩”,而是用“虫脸识别”系统给农作物“防疫”。

病虫测报是科学防治和精准用药的前提,更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杜健铭博士介绍,“虫脸识别”几乎涵盖了所有农作物中400余种害虫的“相貌”,构筑了一张“虫脸识别”的“天网”。目前这种识别系统主要针对小麦、水稻、油菜、玉米、大豆5种大田作物的50余种病虫害,平均识别率达到75%,其中16种重大病虫害识别率达到85%以上。

杜健铭介绍,“虫脸识别”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图片中虫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只识别害虫,系统还能识别庄稼的病害,结果也更准确。无论是高高的果树,还是茂密的作物丛,抬手就能拍。一旦作物根茎、叶片上有虫,智能终端就能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并进行数量统计,研判害虫发生级别,提出相应对策。

◎卫星遥感信贷技术

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

今年,卫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

郁凯是第九年参与春耕,像许许多多的种粮大户一样,他也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以前都是到处跑着借,准备一堆材料麻烦不说,还不一定能借到。但今年有了卫星,一切都不一样了。

近日,当着笔者的面,郁凯在手机上圈了自己种的地,天上的卫星迅速扫描,观测地块面积、在地作物的种类和长势等,然后评估。几分钟时间,29万的春耕贷款就到账了,而且免除了2个月利息,可以用于购买化肥和租赁农具了。这套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代号为“大山雀”,当农户在手机地图上圈出土地,确认自己的地块后,网商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并通过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贷款额度并确定合理的还款周期。

据了解,为了让广大种粮户获得更便捷、精准的资金支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与网商银行深入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的成果,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准确把握农民春耕种植需求,精准给予农民信贷授信,大幅提升了农民获贷率。

◎智慧农业系统

让农事安排更合理

“别人看天,我看屏幕;别人有好经验,我有大数据。”近日,笔者走进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步鹤村京盛合作社400余亩的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时,负责人杨京胜说道。前不久,一场及时雨倾盆而下,旱了多日的农田“喝了个饱”。其实,没下雨前,杨京胜就知道这场雨了,“我手机里这个‘线上智慧农业系统’提前48小时预报天气,播种、喷药我都‘看天’而定,这样农事安排更合理。”

“智慧农业系统就是将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融合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杨京胜说。

言语间,杨京胜指了指小麦基地旁边的100亩花生基地,农机手们正娴熟地操作着两台“大家伙”在来回耕作。“你看,他们在那春耕,我用手机就能通过智慧系统看到他们用农机耕作的作业质量、作业面积、作业时间和作业地点。”杨京胜说,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0多台(套),涵盖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农机有80台,这80台农机他都能通过手机监测到。(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