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碧波荡漾,两岸景色宜人,各种健身设施、个性观景平台点缀其间……近日,漫步在广安市前锋区芦溪河边,一幅水清岸绿的秀美画卷呈现眼前。
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芦溪河、廖家河等流域的河水变清了、河道变美了。变化的背后,是前锋区高位推动、全民参与、持续推进河湖库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高位推动
从“有名”到“有实”
芦溪河属于渠江的一级支流,穿前锋城区而过,被前锋区市民视为“母亲河”。然而,受沿岸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排放等污染,被当地市民戏称为“臭水沟”。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做好芦溪河水域治理工作,前锋区牢牢扭住“河长制”这个“牛鼻子”,对芦溪河采取“双河长制”。“前锋设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总河长和分管环保的常委担任芦溪河区级(双)‘河长’,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主要领导同志担任警长、检察长的工作体系。”前锋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蔡勤介绍,近年来,芦溪河区、镇、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超4.7万余人次,召开各类联席、工作部署会议20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1511起。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部门联动下,实施了清淤疏浚、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工程,改善了芦溪河的生态条件。
截至2021年底,前锋区12条区级以上河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断面达96.6%,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率100%、达标率100%。
全民参与
从“旁观者”变“守护者”
前锋区共有12条区级以上河流、23座水库、3000余口山坪塘。如何守住绿水青山?前锋区给出了答案——树立全区“一盘棋”理念,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为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前锋区招募了“企业河长”13名、“河小青”48个,并积极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河湖库环境保护。
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连日来,前锋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水法治观念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乡村,通过设定垃圾点、建立村规民约、推行“积分超市”等方式,将河道环境保护纳入村民自治范围,调动了沿河村民爱河、护河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合力治河的新格局。
持续推进
实现河湖库“长治久清”
“今年将继续在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守护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蔡勤介绍,目前,该区制定了2022年河流“四张清单”和工作要点,为今年“河长制”工作绘好蓝图。
今年,前锋区将持续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持续完善“河长制一张图”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实施环湖截污、水土资源调控等重点工程,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探索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增强“三水统筹”,完善区域内河流协同共治、联合预警机制,严格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全年力争全区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定标准,地表水消除劣V类断面。
“这些年,前锋的河流经过‘河长’们的精心管护,环境越来越好,景色越来越美了。”看着竖立在河边的“河长”公示牌,在岸边游玩的人们纷纷点赞。(吴明洪 兰林前 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