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2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阆中市:扮靓乡村“颜值” 擦亮文明“底色”

近年来,南充阆中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深化移风易俗、加强文化供给、改善人居环境、培育乡村产业,让文明乡风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塑形铸魂。现在,一个个文明村镇似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青山绿水间,为现代化阆中添彩。

”“并举

乡风民风美起来

近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师生来到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开展暑期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通过校园教学、广场互动等形式提升当地群众普通话应用能力。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与博树回族乡深化合作,为当地牛羊肉产业基地定制普通话+电商技能培训,培养本土直播人才,助力特色产品推广。

近年来,阆中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文明创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一方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群众知晓率达100%,并发挥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另一方面,建立28个乡村移风易俗积分超市,对村民文明行为计分考核,村民凭文明分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同时组织人员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倡导良好家风。

此外,阆中市借助阆中讲堂省级理论宣讲品牌,组织多个宣讲团(队)走进基层,开展800余场主题宣讲,覆盖近10万人次。

文化惠民

涵育乡村文化根脉

7月以来,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22名师生在阆中市天宫镇开展以艺术之名与乡村共生的实践活动。以果园劳作、橙子采摘、货运集散、田间协作等真实生活场景为灵感,在一条山路地面上作画创作,用色彩展现出乡村新貌,为天宫镇特色产业发展注入艺术活力。

繁荣兴盛文化,是推进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阆中重视文化供给,让文化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增量

近年来,阆中市整合2000余万元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全市50个文化站旧貌换新颜,新文化馆、图书馆全面达标国家一级。此外,当地还积极落实基层文化人才”“乡村文化能人培育计划,年举办培训班52期,培训文化名人、文艺骨干、志愿者2000余人;开展惠民演出260余场,惠及群众超30万人。

生态宜居

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以前环境差、没产业、没人气的状况已彻底改变。切实感受到村里的发展变化后,天宫镇五龙村村民们感慨万千。

近年来,天宫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和院落摆顺、扫干净行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宣传,开展亮牌子·美环境·树形象等相关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蝴蝶效应,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为经济、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支撑。天宫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着力培育特色产业,规划四大产业片,通过三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旅结合项目,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8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业。

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阆中乡村的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罗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