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晓燕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举措,就是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拓展兴趣、提高综合素质等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作业机械化。学习完新课程后,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必不可少的环节,可部分教师把重复抄写拼音、汉字、词语等作为巩固知识的唯一法宝,认为学生抄写的内容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多,不仅让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重复抄写还让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是作业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缺乏开放性思维,长期布置某一类型作业,意识不到布置阅读、背诵、观察、实践等多类型作业的重要性。
三是作业要求一刀切。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味地要求全班学生进行大量的抄写和重复性的练习,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还阻碍了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部分教师信奉“拿来主义”,盲目地、毫无选择性地利用各种教辅资料或网络资源搞题海战术,让学生疲惫不堪、畏惧学习,同时也导致自身越来越缺乏作业设计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课堂作业出现上述三种问题,主要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位置为“辅”,学生的位置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教师不应该无视差异。
二是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优质的课堂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们仅把作业看成了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这种认识过于片面、过于狭隘。
三是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语文教学和课堂作业,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句段。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及课后作业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部分教师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为主的错误认识。
在“双减”政策全面铺开的新形势下,“减量增质”是课堂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面临的巨大考验。作为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转变陈旧落后的作业设计理念,设计出新颖独特又高效实用的语文课堂作业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师应大胆设想、勇于尝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设计出一些更加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个性化的练习,作业设计的形式也应当更加多样化、科学化、开放化和人性化,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语文学习的向往和追求。据此,创新语文课堂作业可打破传统作业的桎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练习的痛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同时,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设计轻松愉悦、高效个性的作业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如,解放学生的双手,设计阅读或观察作业;解放学生的眼睛,设计倾听或讲述作业;解放学生的嘴巴,设计操作或实验作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亟待创新,这一创新必须以“双减”政策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知识结构,贴近学生生活,让课堂作业真正成为“教师精心准备给孩子的礼物”。(作者单位: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