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勾勒农业未来。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笔者从田间地头的“科技范儿”里找到了一些答案。看我省农业科研团队如何以乡间田块为“舞台”,化腐朽为神奇,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蕴含“阳光味道”的米易番茄又沙又甜,受得了不少“好吃嘴儿”的青睐。在攀枝花市米易县,6万亩红玛瑙般的番茄已成为当地的增收“金产业”。但番茄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头疼的问题——秸秆如何处理?
4月18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攀枝花综合试验站联合相关部门,在当地举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培训会。会上,针对种植户普遍关心的秸秆处理问题,专家们提供了新技术的“一手教学”。
这些秸秆直接还田有危害
“我一亩地产1.6万斤番茄,会产生1~2吨秸秆。早些年,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一烧了之。可焚烧秸秆早就被禁止了。”种植番茄十数年的米易县丙谷镇小河村村民曾朝兵说,如何安全又合法的处理秸秆,让种植户们很犯难。
这个困扰,从事蔬菜品种选育和栽培30年的杨晓峰发现并记在了心里。作为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技人员和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攀枝花综合试验站专家,从2018年起,杨晓峰带领团队将番茄秸秆的处理,作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的秸秆,和普通粮食作物秸秆不一样,对后茬蔬菜生长是有抑制作用的,不能随便处理直接还田。”杨晓峰介绍,番茄秸杆携带的大量病原菌和残留农药,直接还田会留在土壤中。且未经处理的番茄秸杆对番茄作物本身产生自毒作用,这也是造成后茬番茄生长不良,死苗率高的原因之一。
不过,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秸杆富含有机碳、氮、钾元素等营养物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米易大部分番茄田一年产两季番茄,随之产生的番茄秸秆数量相当可观。如果将其“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将能有效避免了空气、土壤污染和病虫害传播。
新技术“化毒为宝”好处多
“番茄秸秆粉碎后加入生物菌剂,静态好氧发酵六周,可以达到脱毒要求。”经过多年研究,杨晓峰团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种名为“番茄秸秆的静态好氧发酵脱毒”的技术支持。杨晓峰介绍,利用稻草秸秆调节番茄秸秆堆料的碳氮比,可以快速提高堆料体温度,堆料温度在1~6天内维持在50~62℃,第6周达到《粪便无害卫生标准GB7959-1087》卫生标准。
团队成员专家张辉介绍,将番茄秸杆与草碳、牛粪按照1:4:1的体积配比后,可以作为黄瓜、番茄栽培基质使用。另外,可以在番茄采收结束前,于种植厢上点播鲜食玉米,番茄秸杆拔出后放在厢沟中,玉米采收结束后秸杆粉碎还田,亩施生石灰40~50公斤,水泡田20天,然后翻耕整地。此种方式既能满足番茄秸脱毒时间,又能为菜田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能让番茄生长健壮,亩产与稻菜轮作产量相当,还可以实现提早采收20天。
“我们希望能以蔬菜秸秆的静态好氧发酵脱毒、秸秆的基质化利用及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蔬菜田块土壤有机质,减少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提升蔬菜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满足区域蔬菜产业绿色生产的技术需要。”杨晓峰指着地里的番茄秸秆解释说。
打造绿色处理四川样板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蔬菜在生长管理、收获、储存和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植物根、茎、叶残体等蔬菜废弃物,也包括我们俗称的秸秆。按废弃物量占蔬菜总量30%估算,我国一年产生3亿吨左右蔬菜废弃物。”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蔬菜废弃物堆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在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展开了相关工作,杨晓峰团队的上述技术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据了解,目前番茄秸秆还田技术在米易县的丙谷镇、撒莲镇、攀莲镇、白马镇等乡镇,年应用面积6万余亩。静态好氧发酵脱毒技术、基质化利用技术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此次举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培训会,是为了对农户生产上的顾虑(如土传病害等)进行解疑,为推广蔬菜秸秆绿色还田技术打基础。
“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将农业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的道路上,打造蔬菜废弃物绿色处理四川样板,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杨晓峰介绍道。(袁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