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 期 / 第6版:法治农村
泸州市向“奇葩证明”开刀

“父母和子女户口本上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标明了父子、母子关系,却要跑到社区来开证明,是不是显得多此一举?”

“明明有低保证,却被要求开具低收入证明;明明自己还在人世工作,却被要求开具活着的证明;明明外表很明显,还要被证明是男是女……开这样的证明让人觉很奇怪,感觉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

日前,在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政府的一间会议室里,该区纪委、司法、人社、民政、群工等部门以及社区负责人,企业员工代表、群众代表等20余人围绕“奇葩证明”畅所欲言,现场气氛激烈,向“奇葩证明”开刀。

这是泸州市针对形式主义问题开展清理整治“奇葩证明”专项行动的一幕,按照“吐槽”、整改、监督同步进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份身份证明走红网络

一份身份证明,因为派出所加了个“补充”,日前走红网络。

528,叙永县公安局通过官微“平安叙永”向该县某医院要求群众开具的“奇葩证明”“吐槽”,麻城派出所告诫该医院“三思而后行”。

据了解,527日,一名群众到麻城派出所要求为其7岁儿子开具一张“曾用名与现用名”的身份信息证明,用来孩子住院医疗报账。该群众持有户口本,户口本常住人口登记簿上已明确登记了其儿子的曾用名和现用名。民警向该群众解释,公安机关发放的户口本已具有法律效力,不再出具相关证明。但群众称,儿子在叙永县某医院就医办理报账手续时,医院要求她到辖区派出所开具证明。

“你单位要求麻城派出所为辖区居民黄××出具曾用名与现用名的证明。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出具‘奇葩证明’,居民黄××户口本常住人口登记卡上已登记有曾用名与现用名,且加盖有麻城派出所户籍专用公章,已具有相关法律效力。为何还要求办事群众一而再的到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请你单位三思而后行。”麻城镇距离叙永县城30多公里,为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最后派出所民警还是给群众开具了一张证明,但在后面作了补充,告诫该医院三思而后行。

“为敢于告诫开‘奇葩证明’点赞!”“确实奇葩,派出所干得漂亮!”短短两天,该条微信迅速被网友转发点赞:这个证明开得巴适。

“按照公安部的相关规定,派出所是不再开具这类证明了。但是,当时如果不给她开,那她肯定难以报销,或许还要跑更多的冤枉路。”办证民警解释道。

专项整治“奇葩证明”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确实发现很多证明不仅多此一举,还增加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负担。”古蔺县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讲述了一个故事。某学校开展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辅资料费减免工作,减免的金额仅几十元,但是要家长到镇上开具证明,而学生的家离镇上近20公里,家长来回的交通费都差不多50元,除开交通费,减免的教辅资料费便所剩无几。

“目前,群众来社区开具的证明多达20项,某些确实没有必要,希望在这次专项行动中真正得到清理。”江阳区通滩镇通滩社区主任杨章焱回忆起众多的证明办理显得苦不堪言。

5月下旬以来,泸州市在全市开展清理整治“奇葩证明”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无谓证明及证明材料过多过滥;出具证明事项等服务群众企业工作中推拖绕、中梗阻;干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三类”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专项行动的目的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真正为基层减负,将‘为人民服务’变成真正的行动。”据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整治“奇葩证明”专项行动在全市推开,通过“吐槽”收集问题,形成“减负清单”,问题整改销号的方式同步推进,确保行动有序开展。

为避免清理整治工作“一阵风”,避免各种“奇葩证明”死灰复燃或者出现监管空白,该市纪检监察系统对相关主责主业单位清理的“证明事项”开展终端巡访、实施精准监督,还将组织力量开展调查评估和满意度测评,对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开展核查,对发现的口号喊得响、行动落实差等问题线索开展追责问责。

(易路勇 本报通讯员 刘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