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1日,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大部署,总结全省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学华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省科技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科研攻关和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民生能力和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出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支撑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意见,形成“十四五”暨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9个战略课题研究报告,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川渝创新合作稳步推进,与重庆市签署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协议和科技专家库共用、成果转化共促、科技资源共享“1+3”合作协议,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新冠肺炎应急攻关取得成效,分三批立项39个应急攻关项目,开展16种创新药物和4种仿制药物研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四是战略科技力量得到加强,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落地建设,新增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五是全力支撑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备案瞪羚企业100家,持续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接近2万亿元,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248亿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入推进科技开放合作,举办川以合作系列线上对接、“中欧科研快车”四川行、“创新升级·香港论坛”、东盟博览会嘉宾省等系列活动,获批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举办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七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4家单位入选国家职务科技成果确权试点,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获得国务院肯定。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在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2015年的近2倍,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率超过14%,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200余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513个,支持培育重大创新产品627个,我省创新能力排名从“十二五”末全国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会议强调,“十四五”期间,全省科技系统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5+1”“10+3”“4+6”产业发展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标准建设西部科学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拓展开放创新新空间、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
会议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一是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明确未来5~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二是实施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推进成渝创新合作成势见效。三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五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六是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富民惠民。七是加强创新合作,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八是强化人才支撑,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九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十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组织体系。
会议采取“视频+现场”形式召开,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子科技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高新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9研究所、广安市科技局等单位作交流发言。科技厅在家厅领导,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代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各市(州)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所在地国家和省级高新区负责人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