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6 期 / 第7版:农业高质量发展
荷兰:有机牧场实现天然循环

融入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的有机农业,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产出安全健康的食品,在全球各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栏目将连续为读者介绍荷兰海恩东城市农场、墨西哥米却肯州、泰国塔波纳素乡村3个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案例,开拓发展思路。

荷兰约有500个有机奶牛场,符合有机标准意味着必须使用牧场放牧,保证奶牛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纯天然饲料。阿姆斯特丹郊外的海恩东城市农场遵循这种天然饲养方法,从每年3月开春起,奶牛就要去牧场放养8个月以上。农场主夫人威尔玛·登·哈托格介绍,除了70公顷私人土地,他们还从荷兰自然遗址保护组织租用了160公顷自然保护区,在承担维护义务的同时,获得在此放牧的权利。

天然放牧保证了奶牛场在饲料需求上自给自足。土壤肥力决定草的长势,有机牧场经营的核心就在于借助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吃的是‘有机餐’,产的奶才能安全美味。”威尔玛说,尽管化学肥料能使产量大大提高,但也会导致土壤富营养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农场主亨克·登·哈托格说,有机肥包含植物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它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过程。将牧场中收割的草料、菜园里无用的蔬菜与牲畜排泄物混合,在密闭的堆肥区经过6个月天然发酵,就能生成高品质的有机肥。它们回归牧场,能刺激土壤生物活性,为牧草生长提供多样元素,天然循环由此产生。

亨克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转用有机肥。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在刚开始施用有机肥时,牧草长势很不理想。但经过3年的耐心培育,土壤肥力逐渐恢复,可以更好地“锁住”水分,使牧场在干旱时更具抵抗力,牧草的质量和产量也大幅提高。从此,他渐渐转向有机牧业,并在2001年完成转型。

威尔玛介绍,他们不给奶牛打抗生素、激素和镇静剂,有专门的兽医提供日常护理,并在奶牛生病时采用顺势疗法,尽量使其自然康复。此外,农场让150头母牛和150头牛犊生活在一起,便于牛犊得到长久的母乳喂养,也有助于动物天性得到更好释放。

改善奶牛生活条件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为此,海恩东城市农场着力打造观光牧业,建立自给自足、零污染零浪费的生态系统。农场在出售有机食品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民宿、露营、儿童托管、工作室租赁等服务。接待学生社会实践,为公司团建提供场地……这些附加项目带来了人气与收益双丰收。亨克夫妇最喜欢带孩子们做农活,与他们一起体验喂养动物、清洗圈舍、清除杂草、采摘蔬果、制作奶酪的乡村生活。牛舍棚顶还安装了太阳能板,将堆肥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收集起来,用于民宿的热水供应。

如今,农场的堆肥量超出自身需求,亨克将多余的肥料出售给周边农民。他说:“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有机饲料,我们应该从更大的格局思考,通过合作达到互补和平衡。”

得益于有机畜牧业发展,农场及周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草地鸟类、蝴蝶和其他昆虫资源得到恢复。农场还与当地自然保护组织签订植物管理合同,共同保护草地和水生植物。

截至2019年底,荷兰已注册的有机农业土地超过7.5万公顷,其中大部分用于奶牛养殖。政府鼓励农场进行畜舍及粪污设施改造,以实现到2030年减少10%氨气排放的目标。(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