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地界后,径直右转便可走进宋堰村。放眼望去,一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两旁紫薇花整齐划一,犹如在列队欢迎八方来客。往村庄深处走,只见每户农家小园门口自发用水泥和鹅卵石围砌出小菜园、小花园,与公路两旁竹篱笆编织的小隔离带交相呼应,处处散发着惬意、舒适的田园风情。
东坡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司法警察大队长潘胜感慨地说:“去年走这条路时,车辆陷进烂泥里,费了好大劲才开出来。一年多来,我算是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大变化。”
让产业甜进群众心里
2019年3月,刚接到担任思蒙镇宋堰村第一书记的通知时,潘胜心里紧张又忐忑。虽然宋堰村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作为联系干部,他已经和宋堰村打了8年交道。但担任第一书记,对于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他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考验。
沉到底、摸实情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潘胜把自己当成了宋堰村的一名普通群众,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还加强与村委班子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村里的班子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等基本情况。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经过调研,潘胜了解到麦芽糖是宋堰村流传百年的手工制作食品,然而受机械化普及影响,该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恰巧大学毕业回乡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沛有着发展手工麦芽糖产业的想法。潘胜得知这一情况后,鼓励张沛大胆尝试,并和她一起研究商讨麦芽糖产业的发展规划。
为扩大影响力,潘胜和村“两委”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体验麦芽糖制作工艺,并发动全村村民帮助一起销售;为传承传统工艺,潘胜牵头在全村打造“蜀麦香”手工糖坊,通过亲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手工制作麦芽糖,目前糖坊已先后接待游客30余批次;为带动产业发展,村“两委”和潘胜建起了麦芽糖产业合作社,并将麦芽糖制作工艺提交区非遗办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宋堰村“蜀麦香”麦芽糖每年都会亮相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暨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等国际性展销会,知名度不断提升……
麦芽糖产业的发展只是潘胜带动当地经济的一个缩影。2019年,在村“两委”和潘胜的共同努力下,宋堰村12个家庭农场、1个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千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成功落户, 7000余米的排灌沟渠、6000余米的硬化道路配套而来,当地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产业兴村正在一步步实现。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宋堰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2017年已实现全部脱贫。
然而,经过实际走访,潘胜发现当地仍有部分贫困户生活不富裕,有的还存在因病返贫的可能。“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人。”潘胜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实现困难群众“应帮尽帮、能帮尽帮”。
他积极和村“两委”干部商议,一方面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公益性工作,另一方面也努力以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等形式对个别困难户予以救助。
张友元是宋堰村2014年已脱贫户。一次外出时,张友元夫妇被三轮车撞伤,导致妻子颅脑损伤,自己肋骨多处骨折。潘胜得知此事后,和东坡区检察院的联系干部一起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金,并积极与交警部门沟通衔接,帮助争取近3万元救助金,为夫妻俩解了燃眉之急。
贫困户张永贵的房屋因暴雨大风导致破损严重。潘胜第一时间前往其家中查看受灾情况,并在区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在全院发出捐款倡议,筹集善款3000余元帮助他维修房屋。
已脱贫户何玉文干农活时,不慎摔倒导致半身瘫痪,加上癫痫病史,巨额的治疗费用让其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为缓解何玉文的经济压力,潘胜多次与眉山市红十字医院沟通协调,争取医疗救助,为其减免了一年的医药费。
一次次的援手,一次次的帮扶,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重振了生活的希望。渐渐地,大家越来越信任潘胜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对他的工作更加支持和配合,潘胜也用行动不断回馈着村民的信任。
“我还有一个构想,在思蒙河边修一条步道,顺着步道,可以到农场采摘杨梅、李子和有机蔬菜,还可以到糖坊体验麦芽糖制作,形成一条观光环线。我相信,只有乡村越来越美丽,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潘胜表示,未来两年,自己将继续驻守宋堰村,为宋堰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汤利琴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