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3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托起大山的希望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师德楷模李德清

从教37年,他扎根基层,远离繁华,与清贫为伴。

他让大山的孩子有了一个看向世界的窗口,他让大山的孩子内心充满诗和远方……

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广元市旺苍县天星镇木瓜村小教师李德清。

三尺讲台守清贫

天星镇木瓜村小地处旺苍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70余公里,位置偏僻、道路崎岖。上个世纪80年代,李德清毕业后被分配至木瓜小学任教,当时村小有学生近200人、教师6名,由于学校设施落后、条件艰苦,其他的教师相继选择离职,当地孩子也大多进城就读,最后全校只剩下23名学生和1名教师。

“教学条件的确很艰苦,但我选择当一名老师,是想让山区的孩子有一段完整童年、有一片心灵圣地、有一条成才之路,让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李德清说,他也曾有过离开的想法,但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眸,他不忍心离开,于是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余年。

虽然是孤身一人,李德清依然开全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所有小学课程,并自研出一套复式教学法,每节课在两个年级之间来回穿梭授课。课余,他会结合实际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讲给他们听。“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学生,给他们讲外面的故事时,他们灵动的眼睛里会闪烁着光。”李德清说。

理想信仰坚如铁

信念成就理想。1988年,从教两年后的李德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边不断学习,一边把学校当成了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走进如今的木瓜村小,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学楼……很难想象,当初的学校只是一间破败、漏雨的土坯房。李德清经常搭梯上房给房屋治漏。教室里阴暗潮湿、光线不足,他就多方筹集材料,刷墙补漆,开窗点灯。教室里桌椅不全,他向上争取资金为学校添置了30套桌椅和办公设备。学校不通水,他就在课后肩挑背磨的担水,还挤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了水管和热水壶,让孩子们冬天也能喝上一口热水,李德清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泥瓦匠”“水电工”“李木匠”……

20129月,李德清在放学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由于过度劳累体力不支摔倒,流血过多当场昏迷,幸好被学生家长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仅头部和颈部就缝了20多针,还造成左边2根肋骨骨折。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和学校领导让他多休息,他执意不肯,一周后重返工作岗位。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孩子们,我付出这些不算啥,我也非常乐意这么做。”李德清说。

桃李争春香满山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李老师把一辈子都献给了村里的娃娃,教给全村两代人知识。娃娃们在他的班里读书,家长们都很放心。”66岁的木瓜村村民高正美说。

20193月,李德清的事迹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427,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拍摄制作了长达12分钟的专题片《山村里的“小”小学》,讲述李德清老师甘守清贫、默默奉献的故事,一经播出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20201124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德清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获得者,赴京接受表彰。

三十七载栉风沐雨,三十七载沧海桑田。在这个常住人口不到1400人的小山村里,李德清先后教出了近600余名学子,诞生了100余名大学生,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的学子。他用爱播下的智慧种子,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长成参天大树。

37年来,我见证了这所学校的所有变化,再过3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即使在退休后,也要继续竭尽全力为学校做点事,为孩子们做点事。”李德清说。(唐福升 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