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2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科学应对直肠癌放疗后的皮肤溃烂(上)

■ 王彭倩 晏川钧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免疫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栏目分两期来谈谈如何正确应对直肠癌放疗后的皮肤溃烂。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方式包括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和姑息放疗。

术前新辅助放疗:指在手术前进行放疗,目的是减小肿瘤的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保肛率。

术后放疗:是在手术后进行放疗,目的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转移的风险。

姑息放疗:是对于晚期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手术并且直肠肿瘤局部症状较重患者的减症治疗。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降低副反应,在直肠癌的放疗中,通常会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以及图像引导下的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其中,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Elekta Unity已经能实现“可视性”精准放疗。

放疗过程常常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导致皮肤发炎、瘙痒、水肿、蜕皮、溃疡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炎是放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通常在放疗后一到两周内出现。

放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γ、β、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炎症性损害。临床常见症状是可逆性的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以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久性的毛发缺失。放射性皮炎以抗炎、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以安抚、保护、收敛皮肤。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皮肤保护剂在直肠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直肠癌位于盆腔内,放射治疗需要穿过盆腹壁、臀部皮肤和肌肉达到目标靶点,辐射可能会对放射野内及周围的皮肤产生副作用,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脱屑等症状。为减轻这些不适症状,可以使用一些皮肤保护剂。皮肤保护剂是一种能够保护皮肤免受放疗损伤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轻皮肤炎症、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和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