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7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村民回到农田“重操旧业”
大石镇联合企业变撂荒地为增收田


大石镇旺龙村4社村民在治理后的农田里劳作

本报讯 “他们好心开荒,免费帮我们栽种,成熟了还让我们收获,这样的好事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说。”5月10日,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双全村1社81岁老人赖发彬谈起自家撂荒地的复耕,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赖发彬和老伴一直靠传统种植为生,年岁增长,体弱多病,加之两个儿子均在外地务工,6亩多土地不得不搁置。不久前,大石镇引进企业开展撂荒地治理,企业流转土地后,免费帮助农民栽种,解决了赖发彬多年来的“心病”。

大石镇地处川南边陲,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加之传统种植效益不高等原因,许多土地撂荒,有的土地撂荒长达15年之久。今年以来,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大石镇通过引进企业流转土地、鼓励农民栽种等方式,对1500余亩撂荒地开展治理,重新实现复产复耕,让撂荒地变身增收田。

初夏时节,旺龙村4社治理后的撂荒地里,一湾湾梯田里装满了清水,绿油油的水稻迎风舞动,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荒废,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明年这些土地里一定全部栽种上‘象牙香’特种水稻。”杨朝勇是旺龙村的特聘村主任,也是地地道道的旺龙村人。今年,听说镇上开展撂荒地治理,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他回乡流转600亩土地,引进优质水稻栽种,重新当上了农民。

“企业将排放的粪污转化为栽种的肥料,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排废难题,又促进了农户增收,一举两得。”大石镇副镇长陈强介绍,针对双全村的150亩撂荒地,大石镇找准撂荒地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内在产业链关系,引进生猪养殖公司下游粪污消纳企业,由村社组织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签订期限内,由企业负责开荒、种植、管理,所种植的粮食全部由农户免费收割。

与此同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倡导下,不少农民“重操旧业”,纷纷加入复耕复种的队伍。“撂荒确实不对,当农民还是要勤快点,老本行不能丢了啊。”互助村4社村民杨光勇就是其中一员,他主动将撂荒了6年的3亩土地重新翻新,种上了大豆。

“现在已经完成了旺龙村、双全村、红洞桥村等地1300余亩撂荒地的治理,剩下的200亩最迟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力争实现玉米、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应种尽种。下一步,大石镇还将加大部分水利设施、农耕步道的投入力度,确保治理后的撂荒地种得下去,收得到家。”大石镇党委书记王剑说,全镇不仅多举措加大撂荒地治理的宣传力度,还积极协调为群众提供优良高产种子,联系相关院校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

截至目前,大石镇流转治理撂荒地870亩,群众主动复产复耕撂荒地430亩,预计今年,农民将增产水稻、玉米、大豆近40万公斤,增收近300万元。(李悦 本报通讯员 刘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