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1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如何“让更多一流期刊脱颖而出”?
集约化、平台化发展是关键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前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总师、二级研究员白雨虹,《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蕾围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期刊的关系、培育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力方向、如何推动医学期刊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等办刊问题进行了探讨。

白雨虹:建设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期刊完整大平台

白雨虹指出:科技期刊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播、学术交流、技术验证、国际合作方面。“培育一流科技期刊,不仅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知识传播、国际合作。”未来,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要全面和客观,要着力打通束缚科技期刊发展的堵点、卡点,目前堵点和卡点主要在集约平台。在AI时代下,要建设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期刊完整大平台,激发期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落实优秀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应对标国家各级人才的政策。同时,应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知识传播、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强。

魏均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布局

当前,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已是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态势,应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布局,构筑完整的数字出版生态链,推动医学期刊集约化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中国(医学)期刊可持续地“走出去”?魏均民指出:要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和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加快创办重点建设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起点英文新刊,以旗舰期刊为核心、衍生期刊为侧翼、数字出版平台为保障,形成科技期刊的“航母”集群,掌握国际创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争取在国际学术交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平台的国际化程度和期刊内容的国际显示度。同时,应加强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医学期刊方向)力度,加快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改革,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国际化、数字化和市场化等多方面发力;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监督检查,彻底破除“SCI至上”的观念;打造一体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布局,加快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打造具有自主产权全流程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刘细文:打造公益学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与此同时,刘细文就公益学术资源等方面问题介绍了做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一是加强建设公益学术资源平台。二是科技期刊在AI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整个科技出版行业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科研伦理体系,明确知识产权、透明度、问责机制等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性治理政策,指导合规化使用AI技术,共同推动负责任的AI使用行为。三是开拓出版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路径。充分支持AI工具用于基础性工作,从政策、技术和机制上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新业态。注重培养科技期刊出版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能快速适应新技术和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深入理解AI技术如何集成到科技出版生产流程,提升科研伦理和AI风险监管能力。在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信息安全和维护学术诚信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障科技出版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张铁明:激发期刊人员积极性

“总体而言,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猛、整体质量较高,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则显得参差不齐。”张铁明就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随着国家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以院士为代表的顶尖科学家、支持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等优势资源向一流科技期刊汇聚,国家、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科研人员、出版单位多主体协同办刊的健康发展局面已经形成,展现了制度优越性。但是,由于我国国际化办刊的时间尚短,期刊总体在品牌影响力、学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同国际出版集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要通过建设高水平学术出版平台来吸附和集聚优质学术资源,形成期刊集群,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术资源、出版技术与人才、出版产品与服务的集约化,缓解发表在外的问题。期刊要建设平台、实现集群集约,管理体系与市场体系要协同发力,既需要管理创新,又需要积极发挥市场因素的作用。”张铁明指出,激发期刊人员积极性也是推动这一工作的必要保障,为增加编辑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国家或部委层面设立专门的期刊编辑人才奖项,吸引优秀专门人才;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学术期刊编辑岗位职数设置、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保障性内容;以集群化集约化为前提,细化编辑岗位和职责分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际、国内业务培训等。

杨蕾:建设自主数据库

“科研人员做出好的成果是相当不易的,在培育《中国激光》成为世界一流科学期刊的过程中,我们会对优秀成果开辟绿色通道,在出版过程中,争取让作者有很好的投稿体验。出版后,我们会运用增强出版的多种方式,让成果传播最大化。”杨蕾介绍,“选对主编也是我们的重要做法,中外共主编带领着编委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水准,他们的学术影响力,遴选优秀稿件,并非常投入地做国内外宣传。内容上既有层次的划分,也有领域的细分。”

杨蕾表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科技期刊发展的堵点卡点上,《中国激光》实行主管主办出版三级管理体系;小散弱的现状是集群化发展难以破解的瓶颈,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集群化牵头单位和加盟单位都来推动刊群这件事。

飞速增长的学术产出为办出中国品牌的一流期刊增强了底气。在把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征程中,科技期刊承载着重要使命。杨蕾指出,国产的科技期刊和数据库是表达我国科研实力的非常重要的话语权,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一流期刊,无论是办新刊或改造老刊。构建全数字化出版产业链,包括全流程数字化系统,产业的对接等,“建设自主数据库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办了很多优秀期刊,怎样来存储、发布、传播和评价,就需要好的数据库。目前这方面我们更多的是依赖国际同行。借船,买船,造船,是分阶段的。在初期的借船之后,买船和造船应该是更值得努力。”(据中国科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