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丹棱县:文化大院唱响乡村“幸福歌”

德祥文化大院春晚现场

本报讯 “老文,恭喜你的文化大院获得表彰,我们给你送来本地文艺工作者的艺术作品,希望你能继续宣传丹棱、宣传眉山!”近日,眉山市丹棱县文武村德祥文化大院获得了“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得知喜讯后,丹棱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专程前往德祥文化大院,送上礼物和祝福。提起文德祥,文武村的群众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他从一名养猪大户变成文化名人,用实际行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大院引领风尚

文德祥结合本地文化特点,在文武村组建老年舞蹈队、青年女子文艺队、锣鼓花灯连萧队等群众文艺队伍,充分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自2014年起,每月28日的“老年活动日”,村里的文艺爱好者都聚集在德祥文化大院唱歌跳舞、排练节目。逢年过节,德祥文化大院还会组织开展多种文艺演出,形成大院天天开、活动月月有的良好局面,把文化“种”在院坝里。

此后,文德祥将文化大院扩建到2000平方米,设置了卡拉OK厅、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区域,免费向当地村民开放,打造“永不关门的文化大院”。

2015年,德祥文化大院自发举办了四川省首个“乡村春晚”,从导演、策划到剧务、演员都由当地村民担任,演出开支由政府和群众自愿众筹分摊。从此以后,每逢春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导自演“乡村春晚”,共同唱响“幸福歌”。自此,“乡村村晚”逐步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2021年,丹棱县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村晚”之乡,承办了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8年来,德祥文化大院累计投入建设、运营、活动经费86万余元,举办文化活动120余场,培育群众文艺骨干52人,惠及周边群众3万余人次,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产结合惠民强村

“产业兴旺文化才会兴旺,老百姓生活好了,搞文艺才有力气!”2月中旬以来,文德祥一直忙着更换自家50亩果园的柑橘品种,和从前一样,他总是率先引进村民没有种植过的品种做实验,成功之后再向村里推广。

敢闯敢干,让文德祥成为当地产业发展带头人。2015年,文德祥依托德祥文化大院成立了“丹棱县小河水果专业社”。专业合作社统一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渠道,种出高质量的晚熟柑橘,德祥文化大院就此成为群众文化阵地和柑橘产业孵化中心。如今,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5户发展到600户,基本覆盖当地果农,当地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柑橘产业链。

多年来,德祥文化大院持续助推文武村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让德祥文化大院充满活力。文武村群众凝心聚力搞产业,群策群力办活动,全村上下欣欣向荣。

2015年开始,丹棱县充分发挥文化活动提升影响、凝聚民心、带动市场、促进发展的作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丹棱县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德祥文化大院等文化院坝为模板,实施“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至2018年建成100个各具特色的民间众筹村级文化阵地,该项目在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终期评审中,取得西部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沐浴文化弘扬新风

“群众的生活好了,精神文化丰富了,乡风文明就水到渠成了。”如今,在文武村担任村委副书记的文德祥为乡村的变化感到欣慰——群众从麻将桌走进了阅览室,从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到凡事换位思考的宽宏大量,从治安管理混乱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文德祥告诉记者,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德祥文化大院以德治教化为主题,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法治志愿者、农技志愿者,通过党群集中活动日、老年活动日、坝坝会等形式宣传文明新风、弘扬正能量。德祥文化大院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

“节假日要来了,我们就编排热闹的节目,把我们的村规民约、风序良俗演出来。上级开了重要会议,我们就把会议精神编成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上级出台重大政策,我们就弄成宣传语子,天天走村入户搞宣传。”多年来,文武村依托文化院坝,挖掘乡村文化时代内涵,提升群众素养、引导乡风文明,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罗俊涵 彭川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