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2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耳朵前有一个小孔是“聪明洞”?

45岁的张大姐(化名)出生时,右耳前有一小小的圆孔,亲朋好友认为这是聪明洞”“富贵孔,是有福气的象征。平时这个小圆孔不痛不痒,就偶尔会有白色的黏稠分泌物排出,张大姐也没当回事,坦然接受这身体上的与众不同

耳边小洞发红肿胀

不可忽视

近期,张大姐注意到该小孔附近的肌肤出现红肿现象,并伴有显著的痛感,于是急忙前往耳鼻喉科接受诊疗。经过医生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和身体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鉴于瘘管内已出现脓肿,医生采取了切开排脓,放置引流纱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据医生解释称,这种病症常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当时耳朵上本应闭合的区域未能妥善封闭,从而在皮肤表面留下小孔或小凹陷,即俗称的耳仓”“聪明洞”“富贵孔等。它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遗传性外耳疾病,由胚胎时期发育不全所致。

瘘管口多见于耳轮脚前,少数出现在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屏及耳垂等,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医生介绍,尽管耳前瘘管看似表面只有一个小孔,但其内部结构复杂多样,若瘘管遇到堵塞或挤压,则可能会引发感染。

警惕瘘管

反复感染须切除

经过近一个月的换药及消炎治疗后,张大姐右耳前瘘管感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不久后感染再次复发,且症状更为严重。医生提醒,瘘管一旦发生过一次感染,便存在反复发作的风险,建议采取手术切除瘘管,以绝后患。常见的先天性耳前瘘管主要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

1.单纯型的瘘管一般不会分泌及发炎,无须特殊处理。

2.分泌型瘘管会分泌出一些白色、有臭味的黏稠物,可能伴有瘙痒感。

3.感染型耳前瘘管常在分泌型耳前瘘管合并挤压后产生,感染后局部发生红肿热痛、流脓,有可能会反复发作形成瘢痕,这时要控制感染后进行手术治疗。

小贴士:耳前瘘管无症状时无须治疗,一旦出现严重感染最好手术治疗,完全摘除瘘管是防止复发的唯一有效途径。

耳仓需预防感染

先天性耳前瘘管并非大问题,但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1.避免揉搓或挤压。经常揉一揉孩子聪明洞,会变得更加聪明?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极易引发细菌感染。如果发现瘘管口有分泌物,切勿自行挤压或者伸入针状物体清理,可用碘伏棉签轻柔擦拭洞口表面。

2.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干燥。如果耳朵周围有水,可用棉签擦拭,不可太用力。

3.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宜清淡,尽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海鲜、酒等;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4.注意观察。日常注意观察耳仓的变化,如发现瘘管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5.发生感染及时就医。如果瘘管口出现皮肤红肿、疼痛,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则提示有急性感染的可能,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