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9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让山区孩子在家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石棉返乡大学生用假期免费为中小学生补课

今年寒假,在雅安市石棉县回隆镇福龙村,36名学生围坐在由村委会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的教室里,5名“教师”正在为他们辅导作业。

讲课“教师”名叫王佳馨,是西华师范大学一名在读生。寒假期间,在当地村委会的号召下,她和村里4名在读大学生一起,免费为村里的中小学生补习功课。

特殊的“教室”、特殊的“教师”、特殊的教学场景,不仅在福龙村,每逢假期,石棉县农村许多大学生都免费在家乡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这种“大带小”风气在当地已延续10余年,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善帮互助的精神。

免费家教 传承善帮

“我上中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题,就会请教邻家的大学生哥哥、姐姐。我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离不开他们的帮助,现在我也想为家乡做点事。”王佳馨说。

“这是村里第一次集中开设返乡大学生免费辅导班,但大学生自发给同村小孩免费当家教的风气,在村里却是由来已久。”福龙村妇联主席龚云芳说。

彝族女孩石忠庆,是土生土长的福龙村人,目前在西昌学院念大四。“自大一开始,每年寒暑假回家,我都会去邻居家教他们的小孩做作业,既锻炼自己也帮助他人。这次寒假回家后,听说村里要办集中辅导班,我就报名来了。”石忠庆说,大家微信群名叫做“火火”,是希望用自己火热的心点燃孩子们火热的梦想。

回隆镇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区,据镇人大主席黄蜂介绍:“10年前,一个村考一个大学生都是新闻,全村庆祝,现在一年能考10多个。”黄蜂认为,这种“大带小”的风气能保持到现在,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知识的渴望。

整合资源 送教下乡

据石棉县教育局统计,该县1.7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约51.6%。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缺乏,不少彝族学生存在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的情况。

为此,石棉在全县10个少数民族乡镇开设了32个中高山地区语言过渡班,大力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活动,为九年义务教育打下语言基础。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不仅聘请教育专家与家长交流经验,还积极选送学生参加汉彝学生手拉手夏令营等活动,增长山区学生的见识。

与此同时,石棉企业先后捐赠助学资金46.89万元,2000余名山区孩子受益。目前,山区孩子读不起书的问题已根本改善,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读好书”的难题。

今年,石棉县将启动乡镇中学撤并和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将全县所有中学生统筹到城里读书,加大对高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过渡班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村委会整合资源,利用会议室、农家书屋等为免费辅导提供场所,还要鼓励城区在校教师通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形式,免费为中高山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教学辅导,让山区孩子在家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周海波 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