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9日,轨道交通工程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是轨道交通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
论坛上,轨道交通领域顶尖专家围绕“高速铁路工程科学与技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磁悬浮交通技术发展”三个主题作了精彩报告,探讨了轨道交通领域前沿科学技术,评述了近期轨道交通领域科技发展并作前瞻预测,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来自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陈湘生院士、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建英、浙江大学陈云敏院士、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轨道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同济大学周顺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中南大学曾志平教授等分别作报告,深入梳理现代轨道交通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方向和核心科学与技术问题,结合国家轨道交通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剖析现代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并重点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理清与我国现代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密切相关的前沿科技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坛上,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新能源空铁等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成为与会专家学热议的话题。
“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是低耗能、轻量化的绿色环保动车组,预计可节能约10%以上。”常振臣在论坛上介绍,中国项目团队在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车头采用碳钎维复合材料,可以减重约30%,辅助供电系统采用碳化硅器件,总计减重15%以上。“我们将重点解决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运行能耗增加、舒适度降低、安全保障等问题。” 常振臣认为,未来400公里高速动车组将使用智能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实现车载安全监控、关键系统及部件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自动驾驶、智能化旅客服务,车上的乘客助听系统还可以帮助听力不便的乘客获取更清晰的广播信息。
梁建英介绍,综合分析国内外高速磁浮技术成熟度、发展现状和国内既有基础,同时考虑工程化应用的时间要求,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选择了常导常压技术路线。“磁浮时速提升至600公里时,气动阻力、升力、压力波等急剧上升,空气压缩效应已不可忽略,气动设计面临巨大挑战。”梁建英介绍,科研团队经过仿真与风洞、动模型试验相结合,实验数据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磁浮列车可实现气动阻力降低15%,气动噪音降低3%,气动升力有效抑制。
翟婉明介绍,新能源空铁试验线从2016年11月投入试运行到现在已累计运行30000余公里,不久前他们发布了第二代空铁产品“全景空铁”,这种空铁车身可以智能变色、变光,车内场景可以随车外风景而变化。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