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弃丰厚待遇,返乡拾起农民旧业;她带头发展“归雁经济”,促进村民共同富裕;她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她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她当书记这些年,村里发展变化大。”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她就是眉山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东坡区崇礼镇大定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晓英。
“还巢”挑重担
心系家乡谋发展
何晓英原在广州一家医院担任业务骨干。2012年,在大定桥村党委书记岗位任职多年的父亲告诉她,“现在家乡建设急需人才,你要是能回来出力,就可以帮村上多出谋划策。”父亲的一番话让何晓英思考良久,虽然异地工作收入高,但家乡发展更需要人,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发挥带头作用。
于是,何晓英毅然返回家乡,重新当起了农民。2017年,村上换届选举,她成功当选为大定桥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新岗位沉重的压力,何晓英没有半点退缩,而是迅速熟悉工作事务。她首先迈开大步,调查村情民意,集中时间访遍全村1250户村民。同时,她还向多名老村干部请教,在征求建议意见中寻求治村的实招良策,共收集建立了村民所需所盼、难点问题等5本台账。经过分类梳理,何晓英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大定桥村也在她的带领下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大定桥村被列入东坡区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以后,何晓英带领村“两委”顺势抢抓机遇,先后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30余次“头脑风暴”,组织40余名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丹棱、蒲江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推进省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基层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工作全面开展,促使全村发生质的变化,多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经过不懈努力,大定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四好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战略先进示范村,近期又荣获“2021年四川产业兴旺名村”称号,成为东坡区乡村振兴的一颗耀眼明珠。
带头创业作示范
“归雁经济”富全村
近日,记者走进大定桥村,田野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坡地上红彤彤的柑橘缀满枝头……“多亏了何书记带头创业,有她作示范引领,才有了全村产业富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满脸笑意。
大定桥村地处浅丘,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以往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趋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不高。
面对致富缓慢的现实状况,2014年,何晓英瞄准市场需求空间,把“先手棋”下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倾注积蓄与人合伙流转土地60余亩,成功创办草莓种植园,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
“头雁”高飞,众雁相随。何晓英创业的成功让村“两委”发展“归雁经济”的信心倍增。在她的带领下,村“两委”以基层党建引领为关键,在村上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党支部,通过打家乡情感牌等多种招引方式,吸引返乡创业者300余人、返乡大学生105人,引进规模经营业主20余个,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总计流转土地3280亩,流转率达95%以上,带动580余人就地务工。
激活了“归雁经济”的一池春水,大定桥村前后发展了优质水果4000余亩,建成标准化种养循环基地1500亩,多个产业齐头并进,实现年产值达1亿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2.3万元,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在推进产业富民的过程中,何晓英还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项目资金和村级闲散资金入股方式,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增加集体经济分红收入18万元,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零”的突破,还逐年大幅增长。村民们都夸赞说:“何书记巾帼不让须眉。”
创新治理模式
乡村安居又乐业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何晓英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围绕推进乡村治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何晓英始终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针对村级阵地破旧等问题,多方努力、积极争取,新建成投资200万元的村级标准化多功能阵地,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问题。
针对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的问题,何晓英主持制定村党委、村委会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大定桥事大定桥人说”这一中心,并收集村民的“金点子”进行上墙公示,以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落实。同时,每月定时开展党群集中日活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促使村级工作充满活力。
聚焦村民之间贫富差距较大、邻里矛盾纠纷较多等问题,她带领村“两委”建立“亲帮亲、邻帮邻、党员帮群众”的结对联户机制。目前,全村已结成帮扶对子253对,提供致富项目15个,化解矛盾纠纷20起,有力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大定桥村邻里互助、民风淳朴、村风文明、安居乐业的和谐风气越来越浓。(陶广汉 刘矜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