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3 期 / 第7版:科学防疫
战“疫”日记

“感觉我们像超人”

吴娇在工作中

地点: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作者:吴娇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呼吸科护士

129,自己不再像第一天那么徘徊、害怕、焦虑,能从容地和我的战友一起进入发热病区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出入病房时,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太快,以免椅凳、门把手等刮破防护服,增加感染风险。但在这样全副武装下,一动就热一停下来就冷,有时连鼻涕也来凑热闹。4个小时下来额头、鼻梁、耳朵全是压红的印迹。老师们都开玩笑地讨论:“这是不是该报院内一期压疮了。”

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做气切护理。之前在我院呼吸科,我不知道做过多少次这样的护理,如此熟练的操作,放在今天我慎之又慎,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分泌物喷溅的情况,被感染的风险足以想象。

在单间隔离病房,我和战友相互检查了对方的防护装备有无破损、护目镜和面屏是否戴好,然后对患者进行评估,随后进行密闭式吸痰、清理呼吸道、更换吸痰管等一系列操作,直到顺利完成气切护理,心里才松了口气。这个时候,感觉我们像超人!

虽然如此难受和艰难,但听到患者们一声声道谢和鼓励,看着他们期盼的目光,身体上的不适也烟消云散,只想着为他们做好治疗。我坚信,我们会取得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

下班后,看到医院为我们准备的第二批物资,心里充满感激和感动。医院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在前线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我和战友们一定好好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做到零感染,平安回家!

 

“绝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危重患者”

地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作者:余咿淼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护师

210,我第一次进入病房,看见一位病情很严重的患者,他卧在床上,每过一会儿就会下意识地把我们给他上的心电监护仪取掉,为此,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观察他一次。

211,我们是中午12点到下午16点的班。接近12点时,我们正在外面换衣服,突然听到里面的医生在喊要抢救。我们急急忙忙换好防护服进去,和我们的组长、医生以及前一班的医护人员一起抢救那名危重患者。

虽然我们尽力抢救,但患者还是走了。组长默默为患者整理病床,我心里有一点失落。但在这里可没有时间伤感,我握紧拳头给自己打了打气,扭头继续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危重患者。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全力抢救,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病毒不灭,我们不退”

杨洁与战友为患者加油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作者:杨洁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这些天来,听到最多的话便是“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闲暇之余,回想起病房中的一幕幕,都让我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继续加油,坚持抗“疫”,病毒不灭,我们不退。

可能是因为最近天气很好,大家沉重的心情也逐渐变好,感觉希望在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那天,我刚走进病房,一位四川阿姨就对我说:“姑娘,你知道吗?我们四川的医疗队一来,我这心里就放松了,现在没那么紧张了。这些日子谢谢你们了,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等病好了,我一定要回四川到你们医院去看你和你的战友们。”隔壁床的武汉婆婆说:“武汉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以后来武汉就住我家,我带你们去看看武汉,武汉很漂亮。”想想婆婆前几天还紧张不安,现在乐观了很多。短短十来天,在治疗以及心理护理下,一部分病人慢慢变得精神了、乐观了,看到医护人员都高兴地打招呼,我想这就是工作的成果吧。

今天的武汉,让我们看到无数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也看到了顽强的武汉民众,更让我们看到了亿万万中国人的团结和中国精神。这些,都足以让我感怀、感念、感动。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地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作者:金晓博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22,我奔赴湖北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这些天过得忙碌而又充实。

穿着厚重的防护用具,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许多,同时还要克服上厕所的问题。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医疗队有的老师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禁食、禁水,有的老师则穿上了纸尿裤……

今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在本病区首次为患者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看着患者转危为安,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困难在疫情面前,我们都能一一克服!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你们平安”

胡蓉与患者合影

地点: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作者:胡蓉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

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纷飞,今日武汉阳光普照,一切看似平静如常。这是我第二次进舱了,有了之前的经历,在穿脱防护服的步骤上,都更加得心应手了。

今天在我所管的病人中,遇见一位比我大一岁的武汉当地人李姐,她和她先生是一起住进方舱医院的。他俩还有2个孩子,大女儿6岁多,小儿子才7个月。自从他们住进方舱医院,两个孩子就一直是外公外婆照看。李姐刚进来时,心情很差,每天都在担忧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担心自己何时能出院。我们每天都有不同的医护人员对她进行开导,鼓励她要有信心战胜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心情好多了,身体也好多了,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就等着再恢复好一些,我们就可以出去啦!”她兴奋地拉着我说。虽然戴着口罩,也依然能想象出口罩后面绽放的欢喜笑颜!

“悄悄告诉你啊!我觉得你们四川队护士妹妹态度真是最好的!很感谢你们千里迢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援助我们,祝你们全部都平平安安的!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呀!”李姐的悉心嘱咐,让人无不动容。“我们会好好的,我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你们都平安!”我们俩还互相加了微信,相互加油打气!

武汉是座英雄城市,亦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待到樱花盛开时,我们一起张开双臂拥抱阳光!

 

“第一次‘入舱’的我收获颇多”

吴雪梅的日记

地点: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作者:吴雪梅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

29,带着内江人民的嘱托,内江市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20名医护人员汇入四川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于当天下午6点抵达武汉,分配到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入仓前的培训,次日凌晨2:00,由我和其他5名队员组成的内江首支护理小分队正式“入舱”。

我们“入舱”的病区现有确诊病人410人,小组长根据病人情况为我们进行了分配。分配完毕后,各自交接各自的病人,我负责2个单元38名病人。在这里,病人的理解让我感动,护士长和小组长的嘱咐也让我暖心。第一次“入舱”的我收获颇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总结并改进,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下班时快到晚上九点了,接我们回酒店的公交车师傅小郭,看到大家很疲惫主动说:“那我先把你们送回去休息,我再来接一趟。”看到这些为了这场战“疫”默默付出的每一个人,我不再觉得疲惫。从患者的感恩,到每一名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武汉人,我深深体会到武汉这座城市的温情!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

 

“一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作者:邱立志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

21318:00,我和我的14位战友,带着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与支持,踏上了奔赴湖北的征程!20:00左右下飞机,20:46到达入住酒店,21:30吃到热气腾腾的盒饭,22:15我们集体在酒店大堂待命,等待消毒我们携带的物资,23:00十五名队员齐上阵,搬运、整理……次日凌晨3:00,第一个阶段终于结束了,大家纷纷回到寝室休息了。此刻四周安静了,我却还是满满的感动,也为我们这个新组建的年轻团队感到自豪。

215午饭后,接到正式通知,我们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开展救治工作。此次四川省第七、八批援鄂医疗队共284名队员,将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九楼和十楼两个重症病区,共计128张床位。14:00,我们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的15名队员陆续进入病区,开启了到达武汉后的第一次值班。接班不到两个小时,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所有床位全部收满了已经确诊的患者,我们一边安排诊疗方案一边整理病区环境,经过当天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新”病区很快有了新形象,逐步迈入正轨。

规范合理的工作程序,尽可能解决病人问题,担当能够担当和必须担当的责任。我相信,我们全体队员一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

 

“方舱医院是我亲眼所见的奇迹”

李鑫

地点: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作者:李鑫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急救部护士长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14天,转战汉阳方舱医院的第8天。窗外交织的立交桥、巨大的五环体育场、鳞次栉比的大厦还是那么安静,像是童话里一座沉睡的城堡,等待着仙子将它唤醒。也许我们就是来唤醒它的,我们所有在抗击新冠战斗中的勇士,就是来唤醒它的!

与这座城市大街小巷暂时的安静相比,方舱医院内真是另一番景象。用一句话形容的话,那就是充满了爱。

方舱医院是我目前为止亲眼所见的奇迹。我们所有人习惯了到一个标准的、完善的医院去工作,从更衣室到护士站再到病房,就算在以往的灾害救援中也主要依托当地的医疗机构,并且从没有收治过数量如此庞大的病人。而方舱医院可以一夜之间完成搭建和布置,也可以一夜之间收满上千名病人,所以我称之为奇迹,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方舱医院虽然收治的是有自理能力的轻症确诊病人,但防护措施却严之又严, 13道工序下来才能进入方舱。刚走进分管的区域,几位病人就涌过来询问,有的询问转院情况,有的询问生活用品……一一向他们解答后,又和同事为所有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了解病情、记录……看到我们认真地工作,一个阿姨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我们,太感谢了!”一句质朴而简单的话立刻融化了我,也给了我力量。“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体现。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地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作者:李怡 四川省骨科医院内科ICU护师

今天和以往有些不同,在这一天里,我们经历了复杂的天气变化。狂风肆虐、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红日当空……这复杂的天气变幻,仿佛也预示着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果然,今天病房也迎来了好消息——第一批收治入院的两位爷爷痊愈出院了。患者与医务人员众相合影,一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留下来的患者,我们并没有放松警惕。作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出身的我,也借用祖国的瑰宝——“24式简化太极拳”为患者强身健体,调理心肺功能。

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练拳期间,引来了数位患者的加入,尽管穿上了防护服的我就像个胖胖的“大白”,笨拙的做着每一个动作,但最后每一名患者都坚持到了练习结束,让我感到非常快乐。大家“宅”了20多天,终于能活动了,兴奋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