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坚持产业急需导向的基础上,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以下简称《领域》)。
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农业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持续迭代,引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走向,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为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领域》聚焦农业新品种培育、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畜禽水产疫病防控、高效种植养殖、绿色低碳农业、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发展10大重点领域,提出创新发展的重点目标和方向,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领域》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围绕10大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创新,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挖掘工作,研发、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等,筑牢农业现代化的种子基础;探索残膜/污染物消减技术、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搭建数字化监测体系,构建土壤快检技术、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及耕地健康预警系统;探究作物高产机制,攻克非粮饲料高值化技术,构建“粮—饲”联产模式;开发面源污染阻控、秸秆/粪肥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研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集约化生产模式,开发新型肥料、节水抗旱产品及低碳养殖技术,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技术体系。同时,研发人工智能模型、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其中,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提出要在风险监测与评估、智能检测技术等方面发力,靶向筛查新型污染物,建立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开发出在线分级、真伪鉴别及溯源一体化系统。围绕乡村发展,《领域》提出要加强特色产业升级,突破“土特产”全链条技术,研发垃圾/污水处理技术,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开发本土化低碳改造设计、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建设低碳乡村等。(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