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疫苗没用,可以不用接种?”“北斗地图应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近日, 由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与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智止流言,传播真知——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学中心揭晓。
1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真相:“酸碱体质”本身是一个伪理论。自从十几年前这个“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强调它是一场骗局。2018年11月2日,美国“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欧·杨(Robert O. Young)在美国圣地亚哥法庭被判处赔偿一名癌症患者 1.05亿美元,他当庭承认“酸碱体质”是场骗局。事实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人体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改变人体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人体变得酸性更强。
2 咖啡含致癌物饮用会致癌
真相:在对食物进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温加工时,食品中还原糖会与一种叫天冬酰胺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丙烯酰胺。咖啡之所以被和癌症联系在一起,与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脱不开关系。按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丙烯酰胺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2A类致癌物的含义是,动物实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结果还尚未定论。丙烯酰胺虽然可导致大鼠患上多器官肿瘤,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其对人类只是具有潜在致癌性。据《食品与化学品毒物学》期刊2010年刊载的《人类对丙烯酰胺安全膳食摄取量的预估》一文指出,普通人每天喝几杯咖啡,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
3 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真相:截至目前,可以说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通过疫苗接种,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白喉等传染病发病罕见,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可见疫苗在对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只不过由于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而非治疗疾病的,它产生的效果不像药物那样容易被感觉到。诚然,问题疫苗事件的爆发值得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但总体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并且接种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接种到问题疫苗而放弃疫苗接种,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
4 洗牙对牙齿有害
真相:首先纠正一个误区,洗牙不是为了美白牙齿,而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结石、色素等。当我们通过洗牙清除掉这些牙结石后,牙根重新暴露了出来,牙齿就变得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热水会觉得酸。至于牙缝变大、牙齿松动,那只能说明牙齿本来就有问题,很可能牙龈已经开始萎缩,并不是洗牙导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时清除牙结石,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5 北斗地图应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真相:北斗地图不等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而北斗地图属于地图软件,主要提供的是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务,比如把位置显示出来,规划路径、提供拥堵情况等。而且北斗地图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地图。
6 家用节能灯致癌还有剧毒
真相:此流言的所谓依据是:美国Live Science曾撰文称,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明节能灯泡在使用时比普通灯泡发出的紫外线辐射更强。然而,这篇文章的有关原始表述是:“节能灯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辐射可能损害人体皮肤细胞,让人过早衰老,甚至可能导致致命的皮肤癌。”文中提到的研究使用的细胞是泡在培养皿里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并不像我们身体上的细胞有表皮的保护。其次,该实验对皮肤细胞进行了近距离(2.5厘米)、长时间、大辐射量的节能灯照射,这与生活中的实际状况相差甚远。
7 科学家发现人体最大新器官
真相: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后来美国NBC和CNN新闻采访了该课题的负责人后,提炼了作者的“感觉”和“想象”,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然而,当仔细阅读过论文原文后,会发现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通篇找不到新器官(New organ)的说法。
8 宇宙墙为宇宙划定了边界
真相:这完全是一则假新闻。《新科学家》杂志在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新闻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巨大原始超星系团(proto-supercluster),打破了形成最早、质量最大的纪录。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们就发现了这种由许多星系组成的、长条形的大尺度结构,被天文学家们戏称为 great wall ,可以译为星系长城或者星系之墙(国内当时一般翻译为“巨壁”)。这一次发现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比以往发现的类似结构更大、形成更早。大多数媒体(包括《新科学家》)的报道也主要是强调这一点,而并非假新闻中说的宇宙边界之墙。
9 北极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真相:这次新闻事件中,某些媒体所表述的“北极”令公众产生了误解。实际上,“北极”包括的范围很大,从北极圈到北极点,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直线距离2600多公里),此范围内都可以称作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也不是我们平素所想象的冰天雪地,北极圈里也有茂密的森林和开满鲜花的苔原,有很大的城市,有牧场和农庄。很多人一说起北极就认为是北冰洋的浮冰区,那里如果达到32℃的话,当然是很可怕的。
10 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真相: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气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此外,空气重污染预警并没有把能见度作为制定标准的指标,其参考的是空气质量指数,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成分的浓度。(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