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4 期 / 第1版:要闻
四川将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
把科技创新“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四川将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的瓶颈技术,推进攻关,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近日,科技厅厅长刘东在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这一信息,让科技和产业界为之振奋。

10个重大科技专项如何布局?四川还将通过哪些举措,把科技创新的“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10个重大专项突破

产业链+创新链 突破产业技术瓶颈

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30%左右;电子信息产业虽已突破万亿级规模,但超九成营业收入来自封装测试等环节……近年来,我省已经初步构建起“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仍较突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就是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按照全会要求,四川要加快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业创新补短板、锻长板。

刘东透露,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准备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的瓶颈技术,推进攻关。目前,四川已经启动了两个重大专项,一个是航空与燃机,第二是川猪种业的培育。据悉,今后,我省还将陆续启动工业软件与网络安全、生物育种、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专项实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他还透露,四川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让原创成果得到一个稳定的获得途径。据悉,该行动计划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项以上,推动实施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两大主引擎引领

双星闪耀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区域创新布局,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刘东在发布会上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我们一城多园建设西部科学城的重大任务。四川未来就是要以两个城——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引擎,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为什么是成绵两地?全省近三分之二的科技创新平台、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成都,全省近七成的有效发明专利、超六成的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来自成都。同时,全省一半的两院院士在绵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长期保持在6.5%以上、居全省之首。核科学、航空动力、空气动力等技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因此,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将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引领,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两大主引擎要练好内功。刘东表示,一个发挥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另一个是抓好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立市、创新强市,既要服务国防建设,又要以军民协同创新为重点,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双城引领辐射带动省内各区域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突出优势、找准定位,探索特色化创新发展路径。

中试熟化平台培育

突破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如果以10级为标准,一般来讲,院所大学的科研成果成熟度大概是3~5级,真正要产业化应用需要到7级以上。”发布会上,刘东提到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大多技术成熟度远达不到产业化应用要求,还无法直接产生收益。

要把“青果子”变熟,离不开中间环节的接力,那就是中试熟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科技研发与中试熟化的资金投入比大致为1:10,而我国严重倒挂,仅为1:0.7,导致不少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

刘东说,要搭建一个成果熟化的培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不太成熟的成果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使我们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源源不断走向经济主战场,成为成熟的产品和商品。

据了解,四川将加快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试平台,加大中试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科技成果通过中试平台进行中试熟化,实现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领军企业牵头、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职能部门,科技厅未来还将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落实好省委部署,把科技创新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