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3 期 / 第8版:致富经
二十年坚持 黄新伟做大食用菌产业

618上午,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东山村,黄新伟和工人早早来到自家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忙碌起来。黄新伟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蘑菇,现在他的食用菌通过网上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创业致富后,他聘用村民务工的同事,还向贫困户无偿赠送菌种,带动了身边群众共同致富。

初次创业

试种成功尝甜头

黄新伟出生于东山村,1989年高中毕业后,他也曾到浙江打工,但是不甘心帮别人打工的黄新伟两年后便辞工回乡。他一边在家务农,一边寻找创业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新伟接触到食用菌种植,经过走访调查,他发现种植食用菌市场前景可观,而当时在整个东兴区种植食用菌的人寥寥无几。于是,黄新伟找到种植户,想学食用菌种植技术,但对方却明确表示不收徒弟。

不懂种植技术,就不能发展食用菌种植。黄新伟决定到食用菌种植场去上班,一边上班,一边学习种植技术。

一年后,黄新伟开始自己试种平菇。第一次试种平菇的黄新伟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担忧的是种植中出现问题。平菇套袋进入大棚后,黄新伟每天都要往大棚里跑几次,气温升高,要揭开薄膜通风,温度下降要增温。

经过精心管理,不到一个月,菌袋里的平菇开始长出来了,黄新伟开始陆续采摘鲜嫩的平菇到市场零售,顾客称赞他的平菇好时,黄新伟心里美滋滋的。第一年他的2000袋平菇就收入了8000多元,试种的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食用菌种植的决心。

攻克难关

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

试种成功后,黄新伟就在本村租用了10亩地建起了食用菌种植大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种植食用菌过程中,黄新伟也常常资金、技术等难题。2017915日,工人告诉黄新伟,说种植的桑枝菇出现了状况。黄新伟赶回基地,仔细观察也没有找到桑枝菇长势差的原因。黄新伟又把桑枝菇的状况拍图发给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专家看,专家察看后告诉黄新伟,是桑枝菇的菌种受到了细菌感染,需要通过消毒杀菌后重新播种,大棚内要适时通风,增加湿度。按照专家的技术指导,黄新伟重新播种,科学管理,种下的桑枝菇恢复了正常。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黄新伟的食用菌事业种植再上新台阶。2017年上半年,东山村电商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黄新伟的食用菌成为了东山村的“特色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

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黄新伟已经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110亩,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30万元。

不忘乡里

解决就业助脱贫

致富后的黄新伟没有忘记群众。今年2月,黄新伟向市中区全安镇皂角村的10户贫困户赠送了价值4000元的300多袋食用菌,帮他们发展家庭食用菌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已有3户脱贫“摘帽”。

在黄新伟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笔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忙碌着,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告诉笔者,在种植基地上班一个月能够收入近2000元。

双桥镇东山村7组村民谢文秀是种植基地的一名老员工,她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大棚食用菌的管理和采摘。“在家门口上班不仅个人挣了钱,而且还照顾到家庭。”谢文秀表示,她学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打算以后自己发展食用菌种植。据了解,黄新伟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有固定工人十多名,每到忙碌季节,还要请更多的村民来打零工。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黄新伟表示,准备今年下半年继续扩大食用菌的种植规模,并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通过电商平台把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唐泽学 本报通讯员 兰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