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2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这种水产虽长得像蛇,但营养很不错!

民间有句古话:盛夏黄鳝赛人参。今年气温普遍偏高,此时正是捕捉黄鳝的好时节。关于这种水产,风评可是两极分化,爱吃的人觉得十分鲜美,不爱吃的人甚至连看都不想看。黄鳝到底值不值一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低脂高蛋白

富含多种元素

黄鳝俗称鳝鱼、田鳗、长鱼,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沟渠及稻田中的名特水产动物,属于淡水鱼类。虽然它诡异的长相让很多人心生恐惧,但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肉厚的优点,让吃过的人对其多为赞美,是多地公认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黄鳝的营养价值也很出色,不仅高蛋白、低脂肪,还是补钾、补硒的好帮手。

1.高蛋白、低脂肪。黄鳝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100克,与人们常吃的鲅鱼、鲈鱼、大虾等含量相当,和猪腿肉也有得一拼,但脂肪含量可比猪腿肉低多了,仅为1.4/100克,只有猪腿肉的1/9,更是比鸡胸肉还低脂(1.9/100克)。

对于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又希望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来说,黄鳝是很理想的食材。

2.维生素B2含量不错。黄鳝是补充维生素B2的绝佳来源,含量高达0.98毫克/100克,约为鸡蛋和猪里脊(均为0.2毫克/100克)的近5倍。维生素B2不仅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辅酶,对维持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睛的健康也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皮肤、口腔、眼睛出现异常或不适,比如脂溢性皮炎、口角炎、舌炎等,还可能会导致眼睛怕光、流泪、视物模糊。

3.钾含量可观。黄鳝的钾含量为263毫克/100克,虽然在所有鱼类中算不上顶尖,但这个含量依然相当可观,和鲐鱼含量媲美,超过了很多常见鱼类,比如鲈鱼、银鱼、小黄花鱼等。

4.硒含量比多数鱼类高。黄鳝还是微量元素硒的优质来源,含量为34.6 微克/100克,比鲈鱼、鲳鱼、鳕鱼等都丰富,吃100克就能满足一般成年人每日硒推荐摄入量的57%

两类人需谨慎食用

切勿

尽管黄鳝营养丰富,但有两类人群,在享用美味时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吃的量,切勿吃。

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黄鳝的胆固醇含量为126毫克/100克,虽然这个含量低于猪肝(180毫克/100克),且显著低于鸡蛋黄(1510毫克/100克),但与餐桌上常见的鸡腿肉(99毫克/100克)、猪瘦肉(81毫克/100克)、牛里脊(63毫克/100克)等相比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来说,仍需控量食用。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不利于血脂控制。

2.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黄鳝的嘌呤含量为127 毫克/100克,整体来看在水产品中算是比较低的,但仍然属于含嘌呤较高的食物。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在病情稳定期可以少量吃,不能贪多,否则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小心美味陷阱

绝对不要生吃

不过,吃黄鳝需警惕寄生虫风险。黄鳝具有特殊的底栖生活习性,喜欢待在水中泥底洞穴、坑塘和沟渠等地,与淤泥为伴,属于啜吸式肉食性动物,喜食新鲜活饵,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最终宿主。

2021年发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篇关于黄鳝寄生虫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的文献提到,目前国内报道的黄鳝体内、外寄生虫至少有26种,可引发水蛭病、双穴吸虫病、毛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胃瘤线虫和棘头虫病等寄生性疾病。

人一旦食用了含有颚口线虫活幼虫的生或未煮熟的黄鳝,幼虫会在人体内移行,引发颚口线虫病。这种病症表现多样,幼虫移行到皮肤下,会引起游走性皮下肿块;若进入内脏,可导致腹痛、肝损伤;最危险的是,如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脑膜炎、瘫痪,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所有寄生虫都不耐热。要想规避风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做熟。首先绝对不要尝试生腌黄鳝”“冰镇鳝片等危险吃法;其次,避免追求脆嫩口感而缩短烹饪时间,特别是火锅涮烫,建议将鳝片或鳝段在沸水中持续烹煮至少5分钟。(薛庆鑫)